【香港中通社8月9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施鑫岳)美國先前公佈台灣「對等關稅」稅率為20%,台當局8日晚間證實,台灣面臨的關稅其實是20%加上原有關稅,以及任何反傾銷、反補貼稅,實際稅率高於20%。在野痛批當局刻意隱瞞,傳統產業則普遍憂心忡忡。
據報道,美國這次僅針對歐盟設有減輕關稅負擔的特別措施,若現有稅率未滿15%,稅率與「對等關稅」加總一律為15%;現有稅率逾15%的產品,則無需再疊加15%的「對等關稅」。此前,日本與美國就發生「對等關稅」認知不同一事,根據美方所公佈,日本的最新稅率是在原有稅率基礎上,再加徵15%「對等關稅」。
台當局行政機構經貿談判辦公室8日晚發佈聲明證實,台灣的「暫時性對等關稅」為20%,但還需加上產品原有關稅,以及任何反傾銷、反補貼稅。目前僅歐盟與美國達成協議,其「對等關稅」不用疊加方式計算。
經貿辦並舉例,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工具機原稅率為4.7%,加上20%「對等關稅」後,實際稅率為24.7%。
台灣輸美產品實際關稅不只20%的消息得到證實後,引發輿論嘩然。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質疑,美國高關稅已正式實施超過一天,民進黨當局才透露台灣的關稅還需要疊加,這種「暫時性驚喜」到底還有多少?台灣民眾普遍無人知曉,也無從得知,在賴清德執政下,「沒有最黑箱、只有更黑箱」。
中國國民黨方面痛批,關稅談判過程與內容應公開透明,讓民眾安心。但賴清德當局卻不斷粉飾太平,聲稱僅是「暫時性關稅」,直到關稅正式實施,才告知美國對台關稅採疊加方式。呼籲執政黨不要再繼續隱瞞,應盡快公開所有真相,才能讓所有產業積極面對。
台灣產業界、尤其是傳統產業則是哀鴻遍野,恐慌情緒加劇蔓延。新北市林口工業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指出,據了解,機械、金屬製造、化學、電子等行業均受到關稅衝擊,最甚者已損失七成訂單,呼籲當局趕緊調整腳步,協助產業升級渡過難關。
嘉義塑膠機械業者稱,原本美國對台灣此類產品課徵3.1%關稅,如今一夕增加20%,總稅率高達23.1%,幾乎吞噬了業界僅剩的微薄利潤。他們既難以降低成本,也難以轉向其他市場,只能硬撐。但在多重壓力下,勢必只能停產或暫時關閉工廠。
全台總工會9日示警,疊加關稅已對工具機、機械、零部件、螺絲、紡織成衣等傳統產業造成衝擊,連農漁業也難以倖免。雖然傳統產業只佔台灣出口兩成,卻實現全台八成勞工就業。若不立即採取對策,產業外移與失業潮恐在短期內同步發生,後續將引發大規模失業潮,甚至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台媒評論指出,台美關稅談判過程不透明,特朗普態度難以捉摸,民進黨當局又不願向民眾交代清楚,早已導致產業人心惶惶。如今比20%更高的關稅來襲,對傳統產業者以及普通民眾而言,無異於一記「震撼彈」,讓原本就被關稅大刀砍得憂心忡忡的他們,處境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民進黨當局持續「蓋牌」,不僅無助於內部團結,更將讓社會不信任的負面效應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