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港澳斜杠族生存現狀  承鈺

與香港朋友交流時發現,澳門與香港的「斜杠族」群體形成原因存在顯著差異。澳門不少斜杠族源於「開工不足」的現實壓力──因主業工時不飽和導致收入縮水,不得不通過多找一至幾份兼職拼湊生計;而香港年輕人更傾向為追求工作彈性與時間自主,主動選擇碎片化就業模式。 

香港朋友提到:「現在的年輕人寧願單日工作十二小時換取高薪,也不願被全職崗位的『諸多制肘』束縛。他們不在意公積金或有薪假期,反而更看重能否自主決定放假時間。」這種選擇背後,是對「WORK LIFE BALANCE」的強烈追求──不汲汲於暴富,只求經濟自理與安穩生活。 

許多人感慨「港澳最能賺錢的時代已過」,早期從業者確實乘過時代東風。例如一位朋友早年借澳門投資移民政策,以一百多萬元購入商舖,取得居留權之餘,數年後被地產經紀親友「帶現金到鄉間硬塞錢」勸售,最終以十倍溢價成交,而彼時買方仍認為「價格有上升空間」,反而讓朋友「逃過一劫」。

另一個案例則充滿現實唏噓:某位年輕人原計劃在內地租樓、澳門工作,過輕鬆生活,卻被家長「代選樓盤」要求簽約買房。怎料遭遇疫情衝擊與經濟下行,房產淪為負資產,每月半數工資用於償還房貸,原本「輕鬆度日」的願景落空,前景更是迷茫。 

從投資移民時代的「閉着眼買房」到如今年輕人「被買房」的困境,兩代人對生活的選擇以及租房買屋的想法有明顯分歧,上一代人憑藉時代紅利積累的經驗,在新常態下可能成為束縛下一代的枷鎖。而斜杠族現象的分化,更揭示出兩地年輕人在「生存壓力」與「自主選擇」之間的不同妥協路徑:澳門群體多為被動應對生計,香港群體則試圖在彈性工作中重構生活秩序,可惜兩者都難逃大時代浪潮追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