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上市 粵台山人烹鄉味  李曉春 郭軍

 「這些是今天新鮮到的青梅,粒粒精選,每公斤11元(人民幣,下同)。可用來醃製成酸梅,日後用來泡水喝、煮酸梅粥、煲豬腳醋、燜五味鵝,也可用於浸泡青梅酒。」近日,廣東台山市四九鎮菜市場一檔主在招攬顧客時介紹說,當地雖不盛產青梅,但每年青梅上市的季節,鮮果非常暢銷。

 「我特意趁著台城白水市場『墟日』過來看看有沒有青梅賣,準備買5公斤回去醃製。剛在市場內外轉了一圈,最便宜那檔賣10元一公斤。」台山市市民譚女士表示,她每年都有醃製青梅的習慣,並經常將醃製好的酸梅,分享給回國探親的海外僑胞或赴外謀生的親朋好友。

 據介紹,青梅需用水洗淨,放入沸水燙一燙,撈出晾乾水分,放入瓶罐內,撒上適量的粗鹽,密封後襬在陰涼處存放即可。用鹽醃製的青梅,會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發生轉化,最終變成台山人所說的酸梅。在密封的條件下,酸梅可長期保存,甚至年份越長風味越醇厚,台山民間口口相傳用其泡水喝,可緩解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還可促進消化和改善食欲。

 在台山,用醃製好的酸梅、花生、片糖、粘米、糯米煲出的酸梅粥,是解暑熱、提食欲的一道鄉味糖水。而加番薯絲(或番薯塊)、薑絲的「豪華版」,叫薯酸粥,是台山有些地方新生兒滿月時派給親朋好友,分享「甜蜜」喜訊的幸福味道。

 「在台山生活時,每次胃口不佳,家人會煲酸梅粥給我吃。上次回國到香港探親,見到深水埗一家茶餐廳將台山酸梅粥作為特色甜點供應堂食,當時就忍不住吃了一碗。」現居美國紐約的台山鄉親黃女士說,對於她而言,這不僅是味蕾上的記憶,更是在他鄉能慰藉鄉愁的一道鄉味。

 「每年春節前至清明節這段時間,很多海外僑胞回台山過春節或探親、祭祖。有不少僑胞回來之後,會約上三五知己過來吃糖水,尤其喜歡晚上時段來幫襯。」台山四九鎮四九圩旺角冰室的老闆娘介紹,薯酸粥、雙梅粥、豬仔薯黑豆糖水、木薯糖水等鄉味糖水,在僑胞顧客中最受青睞。

 酸梅,不僅是台山人煮糖水的配料,也是台山厨師們的秘密「武器」,在部分菜式中甚至可取代醋所帶來的酸味。「我們飯市推出的甜酸豬手、甜酸豬腳薑、木瓜豬腳醋、五味鵝等鄉味菜式很受歡迎,那是因為在配料中加入了自家醃製的酸梅,利用它的獨特酸味,來提高客人的食欲。」台山台城街道一家私房菜館的負責人伍先生介紹。

 「我們飯市的燒鵝、燒雞、台山鄉味雙拼掙腸頭,上桌時都會配一小碟酸梅醬,客人蘸著吃口感沒那麼膩。」台山水步鎮一家餐館的服務員透露,有些點了叉燒、燒排骨、白切豬手等菜式的客人,也要求配酸梅醬。

 「老廣們喜歡用甜醋煲豬腳薑,我們台山人擅長煲木瓜豬腳醋,產婦坐月子時就吃它。」台山市市民李女士透露,「煲的過程中加入幾顆陳年酸梅,確保煲出來够酸、够甜。」在台山部分方言中,「酸」與「孫」同音,來訪的親戚朋友在品嘗時,衝口而出「好酸!好酸!」的陣陣感嘆,主家聽入耳裡的卻是「好孫!好孫!」的聲聲祝福。◇(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