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心心念念的北京之旅,終於在十月底成行。他在英國生活了近二十年,三年前才回到澳門。每聽說有人去內地旅行的時候,他總會露出羨慕的形色,說他很想去北京看看。這個我們都能理解,北京畢竟是首都,又是多朝古都,古跡非常多,雖然各種媒體上也時有刊載,圖文並茂,但近距離接觸的感受,肯定不一樣。但他總是擔心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行,他平常講只講白話與英語,普通話則很爛,有時連聽都聽不懂。
同事和老婆在北京遊玩了一個星期,回來後,我們問他感受如何?他卻笑笑說,安檢特別多。他的話,既在情理之中,卻又讓人感慨,但又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上高鐵,進地鐵,那是不必說的,必須安檢,但入廣場,去景區景點,參觀古建築,也無一例外,得進行安檢。每天都要被安檢幾次,有點不勝其煩。這確實是內地讓人忍不住要吐槽的方面。
去過臺灣搭乘過「捷運」(類似城軌與地鐵)人都應該記得,上「捷運」根本就不需要安檢。為甚麼內地的高鐵、火車、城軌、地鐵,甚至進長途汽車站,都得安檢?是不是有點極端了?參觀景區景點也要安檢,更是讓人有些不可思議。是不是草木皆兵了?
其實,去內地很多政府機關試試,那安檢就更嚴格。比如各級法院,那安檢的嚴格程度,一點都不亞於機場,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連礦泉水和飲料都不讓帶進去,連鞋底都要查。
平心而論,以前內地好少安檢。但「九•一一」之後,不單各地保安增多,安檢也越來越多。事件雖然發生在美國,卻讓太平洋對岸的國家,空前緊張。把本是偶發性的事件,當成常態化問題處理,不知耗費浪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頻繁的安檢,也浪費被安檢者的時間,並且讓人產生不好的印象,而旅遊勝地,更需要謹慎以對,以免讓遊客產生負面聯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