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內地在職勞動人口 面臨三重養老負擔

 【香港中通社十一月十八日電】(記者譚暢)「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十八日在香港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蔡昉表示,在職勞動人口面臨三重養老負擔,並提出「現收現付悖論」概念。

 蔡昉指出,二0二二年中國人口開始進入負增長,中國的老齡化成為接近於發達國家的水平,此時中國需求側的制約更加強烈,應破解需求側難題。

 他提出「現收現付悖論」概念,即中國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是現收現付的,今天繳納的養老保險,國家把它當期支付給已經退休的人,並不存在於未來;未來的養老保障要到那時的人來繳納。對在職勞動人口而言,就面臨著三重負擔。

 第一重負擔是繳納養老保險後,相應消費也減少了。第二重則是養老金支付後,不足以讓退休長者像勞動人口一樣維持日常生活,因此勞動人口依舊要贍養老人。第三重是等現有勞動人口退休後,未來沒有足夠的勞動人口來養活,因此現有勞動人口必須進行預防性儲蓄。這三重負擔使人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意願消費。

 蔡昉指,為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需要破解部份群體的就業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再分配來改善收入分配狀況。同時,應避免過度擔憂社會保障基金不足以保障未來的支出。

 他表示,不需要過度擔心「狼來了」,因為在人工智能時代有無限可能,更重要的是建立好的制度和條件,保證提高的勞動生產率能得到充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