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程萬在二戰勝利後,仍然做他的將軍,到了解放戰爭末期,余出任第二十六軍軍長,駐於雲南,奉命與第八軍,監視雲南省府主席盧漢,盧漢順應時勢,宣布起義,以開會長為藉口,將兩軍軍長軟禁,兩軍為救軍長,全力攻打昆明,盧漢以金錢消弭戰禍,得了一筆錢,余程萬也解甲歸田,攜了兩位夫人,在香港新界買了一個農場。可是,隨同余一同退出軍旅的部下,在港無以為生,常常到老上司的農場扮「伸手大將軍」(索取金錢),余也多多少少接濟過他們,可是,長貧難顧,後來,余將軍便大托其手踭,部下說:「我們在戰場衝鋒陷陣,使你變成大英雄,既得美人,又享盛譽,盧漢給了你許多錢,如今我們落難香江,求你救濟幾文錢,你都不肯,太無情義了。」雙方由口角而動手,不知如何陰差陽錯,一聲槍響,抗日大英雄余將軍倒卧於血泊中,閨中的兩位夫人大叫救命,那群伸手大將軍見鬧出人命,XX走得麼,人人雞飛狗走,及至警察趕到,大英雄流血過多,返魂無術,一命嗚呼,這段佳話以悲劇收場。其中尚有一段插曲:當二十六軍進攻昆明時,攻勢頗為凌厲,身處北京的張恨水,曾於電臺呼籲余將軍起義到人民陣營,余將軍毫不睬理,事後,張恨水深惜余不納忠言,以致身死香江,惋惜不已。
張恨水的詩詞寫得好,是文壇公認的事,他在重慶賣文,看到不平之事,便寫詩譏諷一番;抗日戰爭最艱苦時期,中國是個貧油國,汽油奇缺,故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口號,當局嚴禁人民浪費汽油,當時大官孔祥熙的太太宋大女小姐,住在海棠溪,為了燙髮,乘車三十里,到重慶市上高級美容院幫襯,張恨水在報紙上寫陪都竹枝詞有句云:「何事飛車三十里?夫人燙髮進城來」。讀者大為欣賞,特務向張警告:張先生,你如果再寫這一類竹枝詞,我們就要送你到貴州息峰去休養。當時貴州息峰是特務巢穴,張學良即幽居於此。
其時,重慶怪象群生,張又寫了《八十一夢》,諷刺當局,更寫《五子登科》,重慶當局更視他為眼中刺,故而北京易手,他也沒有去臺灣,最後死於文革期間。(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