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進協盼改善公體設施

 【特訊】中華青年進步協會日前在協會青年服務中心發佈《澳門青年對公共體育設施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本次調查旨在系統評估澳門青年對公共體育設施的使用現狀、滿意度水平及優化需求,為特區政府完善體育設施規劃、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提供數據支持和政策建議。研究獲澳門基金會贊助,青進協理事長施逸、秘書長劉嘉琪,澳門城市大學助理教授施養正及研究小組成員陳銳鋒出席發佈會。

 研究團隊表示,為全面掌握澳門青年對公共體育設施的意見,於2025年6月-8月期間透過電子問卷形式,針對18至45歲的澳門居民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最終成功回收有效問卷1015份。調查顯示,當前澳門青年使用公共體育設施呈現三大特徵:一是使用率較高,61.28%的受訪者在過去六個月內曾使用相關設施;二是使用偏好明顯,75.35%傾向使用免費設施,72.87%偏好戶外場地,76.42%習慣結伴使用,展現出“免費化、戶外化、社交化”的鮮明特點;三是滿意度總體良好,70.94%的受訪者認為現有設施“完全滿足”或“基本滿足”需求,其中使用流程和規則清晰度滿意度達80.51%,安全措施滿意度達73.96%,器材維護保養滿意度達73.95%。然而調查也發現,設施數量(73.2%)、地理位置分佈(72.55%)及收費合理性(68.35%)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在優化需求方面,青年普遍支持新增設施(76.06%)、設置青年專屬區域(76.06%)、增設新型運動設施(支持度超過75%)以及優化智能預約系統(75.07%)。

 根據研究數據,青進協提出四項政策建議:一是推動供給精准化,補齊新興運動設施短板,優先建設包括羽毛球場、足球場等在內的高需求傳統運動場地,同時積極引入如冰上運動場、滑板公園等新型運動項目設施,以滿足青年多元化的運動需求,優化設施類型結構;二是提升服務智能化,短期內完成“一戶通”預約系統升級,將預約流程從4個步驟精簡至2個步驟,建立實時場館使用狀態更新機制,試點延長晚間開放時段,推廣人臉識別入場、智能儲物櫃等智慧設施;三是構建生態立體化,建立分層化活動供給機制,開展潮流運動賽事、小眾項目體驗課等活動,培育青年體育社群生態,推動“體育+文旅”融合發展;四是建立長效機制,制定《澳門青年公共體育設施滿意度年度調查》,搭建“政府-青年”常態化溝通平台,通過線上問卷、青年座談會等管道,實現“數據驅動決策”的閉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