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從偽善之爭到跨性別公平的核心問題  承鈺

愛瑪·屈臣近期在Jay Shetty的播客中提及JK羅琳時,曾表態「珍惜這位一手捧紅自己的人」,稱「愛與分歧可以共存」,看似想緩和關係。但這番話不僅沒換來羅琳的認可,反而觸發了後者的「全面開火」──羅琳以一篇長文直斥愛瑪的偽善,將積壓數年的不滿徹底釋放,直言「她有權反對我、公開談論對我的感受,但我也有同樣的權利,如今我決定不再客氣地行使它」,一場「真女權」與「偽善女權」的交鋒就此展開。

要理解這場衝突,需回溯背後的恩怨背景。二零一零年代末,平權議題裹挾「政治正確」與「取消文化」席捲時,羅琳因堅持基於生物科學的性別定義,被貼上「恐跨女權」(TERF)標籤,遭遇大規模網暴、「取消」甚至死亡威脅。二零二零年,愛瑪·屈臣帶頭與羅琳「割席」,公開支持跨性別立場,稱「跨性別者不應被質疑」;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魯伯特·格林特也紛紛表態站隊,前者為「傷害跨性別社群的言論」道歉,後者則宣稱「跨性別女性是女性,跨性別男性是男性」。羅琳在長文中坦言,她尊重每個人有自己的立場,但最不滿的是這三位昔日童星「刻意認為自己有責任公開批評她」,其中愛瑪的言行尤其讓她憤怒。

真正的舊怨早在二零二二年便已埋下。當年BAFTAs頒獎禮上,愛瑪作為頒獎嘉賓說出「我今天是來支持所有女巫(witches)」──這句話在當時被解讀為暗諷羅琳(因羅琳被網軍惡意稱為「女巫」),彼時正值羅琳被網暴的高峰期,愛瑪的表態被全球媒體視為「公開踩一腳」,直接導致羅琳收到更多攻擊與死亡威脅,不得不加強安保、擔憂家人安全。更讓羅琳無法接受的是,事後愛瑪僅通過第三者轉交一張寫有「我很抱歉你正在經歷這些」的字條,而非直接聯繫道歉;反觀羅琳,多年來為避免影響愛瑪事業,始終迴避記者關於兩人立場分歧的提問,這種「單方面體諒」與愛瑪的「表面關切」形成刺眼對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