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遊記 教業 林思言

 紀念堂下方陳列著蔣介石的物件,不奢侈,也不寒酸,一件件物品像是只為了證明這個人存在過,然後在這渺小的時間刻度裡留下來些許痕跡。

 接著,我們去到了國立臺灣博物館。東西其實不算多,但是展現了許多不同時期的風貌。在人文民俗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件是星戰中的人物的皮影,十分有趣。

 還有動物區,有許多十分令人感到驚豔的展品,牠們如此美麗,精細,無不讓人感嘆著世界的鬼斧神工。至於歷史區,有一面民國旗,上面是許多血手印,悲涼,壯烈,又使人熱血沸騰與感動。雖然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這些熱血早已變質,褪色,但是一片赤誠的底色,仍然推動著兩岸的人民安穩幸福的向前。

 午飯吃了一份排骨飯,在臺灣,排骨似乎是一大片帶了骨頭的肉。很好吃,大概一百多台幣,二十多人民幣。

 晚上去了寧夏夜市,十分熱鬧,煙火氣很足,多是三十到一百台幣的商品,外國人很多,可以聽到很多人講外語,攤位也都有外語的標識,老闆也用四種(日韓英中)語言賣力地吆喝。

 我買了一份地瓜球,一份燒麻薯冰沙,一碗火雞肉飯,價格合計應該兩百多台幣,吃得很撐。路上還看見了一個大叔牽著一頭很大的豬在逛。嗯,人傑地靈?

 第三天,終於去到了曾經的亞洲第一高樓,臺北101,澳門學生證還可以門票打折,五百四十台幣。這個電梯超級快,好像比重慶的那一臺還快,可以到600m/min,大概四十多秒就到了九十幾層。在101上俯視,把臺北盡收眼底。給我的感覺就是房子真的很矮,外立面很舊,許多建築內外裝修極具割裂感。說回俯視,是一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感覺,出了CBD就很少看得見高樓了。但是當我站在101的九十層的觀景臺上,狂風撲面而來時,還是想感嘆如此美麗,不虛此行。

 101的負一是美食廣場,非常國際化,價格也挺實惠的,起司豬排飯超好吃!

 傍晚,我們啟程去到新北市的九份老街,那是我來到臺北後第一次看到大海,夕陽如絲綢般撒下,太平洋的海面上如同散落著繁星,餘暉的不同波長散射成彩虹般的夢幻顏色。把腳下的寺廟也映射的熠熠生輝。

 老街呢,其實就是一條商業街,青石板路,老房子,山路,兩邊掛滿了紅燈籠。但是其中有一家芋圓真的超級好吃。

 也是來到尾聲了。最後一天我們的行程比較寬鬆,先是跑去吃了一頓魚生,老爸大出血,但是真的很好吃,鮭魚卵的鹹鮮,大蝦的甜,還有帶子獨特的氣味與口感,和各種魚生搭配醋飯的那種如同交響樂般和諧曼妙。

 隨後我們去了誠品生活館,類似於大商場。有家書店,我又一次瘋狂購入。

 結束這一站後我們去了龍山寺,很美,很神聖,雕樑畫棟,屋簷上龍飛鳳舞,金碧輝煌。還去了艋舺的一間廟,紅磚金瓦,也很漂亮。

 這就是這次臺北之旅的所有了。

 臺灣的建築像是在八、九十年代按下了暫停鍵,或許是土地制度的原因,但是大部分建築的內部設施是極好的,極乾淨的,而且臺灣的歷史建築——至少臺北的歷史建築是保護的很好的。

 臺灣的人很好,並不如網上那般,他們是很熱情的,很有禮貌的。我覺得臺灣的服務業是要比大陸要好的,而且我覺得大部分商家都能做到真材實料,童叟無欺的。有一位賣麻薯的奶奶看我們兩個人,四、五十台幣的麻薯還多送我們一顆。便利店的店員是熱情的。司機也是,在街上問路人是有回應的。

 而且在街上極少有人邊走邊抽煙,極少人亂過馬路,司機很禮讓,但是經常堵車。街道乾淨程度其實和大陸大城市差不多,不髒亂。但是很少垃圾桶。交通有捷運,很方便,而且在扶梯上,站定的人會整齊地站在右邊,為趕路的人留出左側的「快速通道」。

 這些藏在街頭巷尾的細節,都讓這段旅途多了幾分舒服的煙火氣。或許正是這些細碎的文明印記,讓這座城市在新舊交織的風貌裡,透出了獨有的生活溫度。

 大概就是這些啦。臺灣真是個很好的地方。

 ——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作於回澳飛機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