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澳門社區歷史文化的感受——涼茶文化 培正 蔡卓華

 夏日熾熱,陽光穿過綠葉的縫隙,毫不吝嗇地渾灑在這片土地上,加上耳邊傳來的蟬鳴聲,組成了最動聽的夏日樂章。然而,在這樣熾烈、悶熱的夏日中,空氣中仍飄浮著一股清涼的氣息,那是涼茶獨有的清香。

 在澳門這座充滿人間煙火的小城市中,涼茶舖可謂是遍佈在大街小巷裡,或佔鬧市一角,或居陋巷一隅,數不勝數。偶然遊走在舊城區中,總能見到一、兩間涼茶舖陪伴在澳門街坊的左右,那一縷縷清香的涼茶氣息如同歷史學家一般,在向大眾娓娓道來這座小城的非遺文化故事。

 涼茶,是一種很地道的嶺南飲品,不僅在澳門,在附近的廣東和香港都可以尋找到它的身影。與現代社會流行的手搖飲品相比,涼茶除了是一種休閒性飲品外,還具有清熱、袪濕、解毒等藥用功能。與嶺南沿海地區的氣候條件和人文習慣息息相關,是民間智慧。

 小時候,每當傷風感冒、喉嚨乾痛,媽媽總會買幾劑草藥,驅寒下火。「趁熱飲啊!」看著那碗黑黑褐褐,猶如一碗毒藥的涼茶,我滿臉嫌棄,「咁苦,我先唔飲!」。這時,媽媽就會變魔法般掏出一塊山楂餅:「飲完獎勵你!」那時候,涼茶對我來說只是換取甜食的代價,為了可以得到苦後的那塊甜甜的山楂餅,還是緊皺眉頭把整碗喝完。直到……

 一次跑完步之後,我感到頭暈眼花,同學給我拿了一瓶「靈丹妙藥」,告訴我只要飲完後就可以充滿力量,疲憊全部都魂飛魄散。他立即給我拿來了涼茶,我顧不上這麼多,直接一口而盡。過了一會兒,身體果然舒服多了,我才發現原來涼茶有這麼大的用處和價值。慢慢地,我開始對這項有趣的非遺文化作更深入的瞭解。

 以前的我總是認為,涼茶是時代的過去品,涼茶舖是只有公公婆婆去的地方,直到有次文化專題研習的小組報告,我才真正地認識到涼茶文化也是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份子。走進涼茶舖,濃郁的草藥香味撲鼻而來,牆上破爛的痕跡印證了澳門的歷史樣貌及涼茶的悠久。看著店舖裡爺爺駝著背煲涼茶的背影,發現原來涼茶苦澀的背後,是有人甘願守護和傳承這份文化瑰寶的甜。

 現在的夏天,每當經過大街小巷,都能聽到涼茶舖中來自大聲公親切的聲音,「夏日解暑必備涼茶,唔只可以袪濕解毒,仲可以清熱添,快啲嚟幫襯啦!」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涼茶,莫過於夏桑菊、板藍根、竹庶茅根水等降暑必備的涼茶。剛剛入口,或會感到苦澀,細細品味後,留在口中只剩下淡淡的甘甜,嚐在口中,涼在心中。熱烈似火的夏天,喝上一碗,熱氣通通都消散掉了。

 涼茶,初嚐或許苦澀,但懂得品味的人,終會嚐到那份深藏的甘甜。非遺文化的背後是一代代匠人的努力和傳承,在手搖飲品的競爭下,涼茶的影子在大眾的眼裡變得越來越模糊,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把這份苦甘交織的溫柔,繼續傳承下去。

 一縷煙,幾味草藥,展現出嶺南人非凡的智慧;一個碗,幾口苦甘,承載著澳門街坊冷暖相知的情誼;一間舖,幾代堅守,延續著非遺文化的傳奇故事。我再次看著那碗黑黑褐褐的涼茶,突然覺得涼茶的苦,好像也沒有那麼難接受了,這苦了六百年的滋味,或許正是澳門人最倔強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