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見路邊栽的小樹隨著風擺動,我總感覺到它的艱難。每次放學回家,它都矗立著,有時候折了腰,但它從來沒有坐下過。我看著它逐步變得茁壯,長出了枝椏和綠葉,甚至還結出了圓球般的的黃色果實。直到那日颱風過後,它似是累了,便躺下睡了。怎知它如此嗜睡,竟一睡不起。
媽媽告訴我,它的生命結束了。這是小小的我對別離最直觀的認知。這棵小樹的離去讓我傷懷了很久,也許是在那一刻,我才覺得自己濫情,在接受離別時,顯得格外困苦。從那時開始,我就認定了我不適合養動植物,或許連鍋碗瓢盆都不能養。我看見它們因操勞過度養出的鏽痕或磕碰過後留下的缺角,就於心中默默心疼。
正是這多愁善感的性格,讓我一邊羡慕著同學們有小貓小狗的陪伴,一邊因為不敢面對分離而卻步。我還依稀記得,唯一養過的只有一盆水寶寶。
當時,我在家附近的文具店發現了這些圓滾滾的小東西。它們浸在水裡,泛著淺粉色的光暈,當風拂過時,它們還會在水中輕盈地轉圈,濺出一小片水花。我抓了幾種顔色的水寶寶,才心滿意足地回家。大概是三、四天後,那些水寶寶才從一顆小豌豆的大小長到了硬幣般大。後來,我便每天細心地給它們添水,盼著它們能快快長大。心情低落時,也愛趴在書桌前看水寶寶們的律動。當然,他們輕易是不會動的,平常只會在水面上靜靜地躺著,愜意得很。
看著水寶寶們一圈圈地長胖,是我每天的樂趣。我還熱衷於給它們換大房子,原先只是用小水瓶裝著,後來有幾顆吸飽了水,不出幾週就有一顆山楂般大了。不過,越大的水寶寶是越脆弱的,它們的皮膚彷彿吹彈可破。所以每次給它們換水,我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把他們碰破了。將它們捧起來看時,又有另一番意義。泡在暖水裡的水寶寶渾身都是溫熱的,觸感是軟滑的,捧在手心上感覺像是捂著初生的小水母一般。
回想起這段養水寶寶的經歷,我的心裡是甜甜的、暖暖的。雖然它不懂得跑動,也不會開花結果,但相比起動植物短暫的鮮活,水寶寶們的陪伴則是長久的安穩。其實我也不是不適合養點什麽,只不過是當下還沒有找到讓我能安心地投放感情的事物。水寶寶不會長出嫩綠的枝椏,但卻長在了我害怕分離的心事上。它以不動聲色地存在告訴了我:不必因懼怕失去,就閉上心門,總會有一種恰好的溫暖,以剛好的模樣,陪伴你慢慢走過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