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刊文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蘊含重大機遇

 【香港中通社十月三日電】十月三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蘊含重大機遇》。文章說,近日,有一些聲音認為,在中國投資和發展已經過了黃金階段。實際上,中國從不缺乏投資機會和市場空間,中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將為世界各國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該署名「鍾才文」的文章以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和人才紅利;消費擴容升級;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和城市更新;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六方面,說明中國蘊含的重大機遇。

 文章指出,中國製造業規模連續十五年全球第一,百分之八十為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釋放巨大投資空間。同時,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多款大模型位居全球前列,工業機器人市場連續十二年居首,創新藥研發提速,以開放姿態與全球共享升級機遇。

 中國去年研發經費超三點六萬億元人民幣,投入強度接近經合組織國家水平,高水平論文與發明專利數量均居世界首位。科技與產業融合加深,專利轉化率持續提升。每年培養STEM專業畢業生逾五百萬人,高層次人才儲備豐厚,「工程師紅利」為創新提供強大支撐。

 中國人均GDP達一點三萬美元以上,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突破五十萬億元人民幣,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網上零售額連續十二年全球第一,汽車、空調等銷量領先。服務消費佔比達百分之四十六點一,仍有增長空間,國際消費中心與縣域消費協同推進,助力品牌拓展國內外市場。

 中國中西部交通網絡密度仍低,傳統基建與改造效益長期可觀;城際鐵路、跨江跨海通道建設提升區域協同效率。同時,算力網絡、智慧城市等新型基建快速發展,為全球企業創造合作空間。

 中國城鎮化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城市群與都市圈加快建設,城市更新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並加強防洪排澇、地下管網等設施建設,持續釋放投資潛力。

 中國今年每千人托位數目標達四點五個,六十歲以上人口超三億,但養老、醫療資源仍存缺口。解決「一老一小」、醫療、教育等民生需求,將催生大量就業與市場機會,推動社會發展與經濟增長雙向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