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與中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盛夏時節,筆者一行走進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在街頭巷尾與種種「中國元素」不期而遇。
舌尖上的中國味
中午,烏蘭巴托市中心一家中國拉麵店裡顧客盈門。熱氣騰騰的拉麵一上桌,剛巴雅爾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這味道,跟以前吃過的牛肉麵不一樣,好吃。」
這家2024年開業的拉麵店,如今已是烏蘭巴托的「網紅店」。店主張文峰說,剛開始還擔心當地顧客吃不慣,沒想到顧客越來越多,「尤其是中午,基本座無虛席」。
近年來,中餐館在烏蘭巴托越來越常見。火鍋、拉麵、川菜、烤鴨、麻辣燙等中國美食,逐漸成為蒙古國年輕人的「新寵」。
為了適應本地食客的口味,不少中餐館做了本土化改良。一家麻辣燙店老闆趙亮告訴筆者,一些蒙古國顧客吃不了太辣的菜,他就把湯底裡的小米辣換成甜辣椒,還專門推出「微辣」「不辣」兩種湯底。
「剛開始心裡沒底,怕改得不倫不類,沒想到很受歡迎。」趙亮說。
車輪上的新風尚
走在烏蘭巴托的街道上,時常能看到來自中國的宇通公交車。2024年,600輛宇通公交車在烏蘭巴托投入運營,如今已成為這座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軍,為居民出行帶來新體驗。
「以前,公交車大多比較舊,冬天車裡很冷,還不穩當。」市民娜仁琪琪格說,「現在不一樣了,這些嶄新的公交車寬敞又暖和,坐著很舒服。」
烏蘭巴托漫長而嚴寒的冬季給公共交通運營帶來諸多挑戰,當地對公交車整體性能有著更高要求。為此,交付蒙古國的宇通公交車針對制動、操控、車門等關鍵系統零部件,採用特殊結構設計和防寒措施,提升車輛防寒保暖性能,確保在嚴寒環境中也能良好運營。
除了客車,「中國製造」新能源汽車也紛紛亮相。進出機場的路旁,比亞迪、長安、哈弗等中國汽車品牌的銷售中心密集鋪開;在烏蘭巴托一家高檔商場的一樓大廳,中國生產的長安新能源汽車佔據中心位置,來往的人們不時停下腳步,討論車輛的外觀和性能;在烏蘭巴托城郊的草原公路上,也能看見中國製造的房車身影。
「中國車已成為在蒙古國展現中國形象的最佳『窗口』。」蒙古國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馮俊說。
文化上的熱交流
今年4月,中國電影《哪吒2》在烏蘭巴托上映,引發觀影熱潮。「沒想到中國動漫電影如此震撼,裡面的親情故事讓我很感動。」蒙古國大學生賀西格蘇榮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影視劇通過蒙古國的電視台和視頻平台播出,《瑯琊榜》《歡樂頌》《父母愛情》等作品「圈粉」無數,幫助當地人透過屏幕瞭解中國。
在烏蘭巴托一家書店,用西里爾蒙古文翻譯的中國作家莫言的小說被擺在顯眼位置。去年9月,中國作家劉震雲在烏蘭巴托舉辦小說《一日三秋》西里爾蒙古文版首發式。活動現場,前來索要簽名的蒙古國讀者排起了長隊。
蒙古國國立大學教授其米德策耶告訴筆者,在蒙古國,對中國文學感興趣的讀者不少,他們希望讀到更多中國當代作家的優秀作品。
中蒙兩國文化交流活動同樣熱烈。今年6月,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舉辦青海傳統手工技藝展,堆繡、銀銅器、黃河石藝畫等吸引眾多蒙古國觀眾。
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參贊兼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李峙說,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揭牌15年來,已舉辦800多場文化活動,向蒙古國民眾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國發展成就和多彩文化,架設起兩國人民心靈相通的橋樑,為促進兩國人民相互瞭解和增進友誼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蒙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越來越深入,兩國人民相互瞭解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元。」李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