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9月2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譚暢)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25日聯合發佈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路線圖》),透過促進需求、流動性及創新,推進香港成為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中心的策略性定位。
《路線圖》概述證監會和金管局未來工作的總體方向,包括鞏固現有優勢和抓住人民幣國際化與數碼化趨勢帶來的新機遇,並圍繞4大支柱提出10項措施,包括一級市場發行、二級市場流動性、離岸人民幣業務及新一代基建。
為促進一級市場的發行,重點措施方面,金管局會通過協助香港特區政府實施各項債券發行計劃,為市場提供基準和引領創新,吸引更多投資者和債券發行人。證監會和金管局亦會與國家財政部緊密合作,透過離岸中國國債的發行,致力推動市場為本的離岸人民幣收益率曲線的發展。
金管局指,為促進中國內地投資者更廣泛和深入地參與香港債券市場,工作重點仍是完善「債券通」(南向通),相關措施有助為香港市場吸引更多投資者,從而吸引更多債券發行人,形成良性循環。
促進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和高效的風險與流動性管理方面,證監會一直與港交所緊密合作,降低經由場外結算公司進行中央結算的抵押品成本,及擴大可進行中央結算的產品種類。證監會將落實推行場外衍生工具制度,亦將就於香港設立回購交易的中央對手方結算系統展開可行性研究,以增強二級市場的流動性。
第三支柱是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相關業務將繼續擴大,人民幣債券作為抵押品的應用場景亦會拓寬;以及完善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提供新工具。證監會正與港交所和內地緊密合作,在香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金管局將與人民銀行合作推出跨境回購業務,亦將聯同證監會,擴闊人民幣計價產品在香港的覆蓋範圍。
第四支柱方面,香港會開發面向未來的固定收益及貨幣基建,金管局將聯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進一步整合數碼債券的發行和支付基建,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料明年公佈詳情。
證監會還將助力香港新一代電子交易平台的發展,涵蓋債券、外匯和回購,亦會通過持牌交易商和平台,擴大代幣化固定收益及貨幣產品的市場准入。
為進一步促進與市場參與者探討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兩家監管機構亦於25日舉辦「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論壇2025」。論壇匯聚香港和內地高級政府官員、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及主要金融機構管理層,就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的機遇、挑戰和新趨勢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