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風情)里約貧民社區物流「最後一公里」 楊家和 陳昊佺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北部曼蓋拉村起伏的山坡間,色彩斑斕卻簡陋老舊的房屋層層疊疊,狹窄巷道中裸露的電線如蛛網纏繞,摩托車轟鳴聲與孩子們的笑聲交織,構成巴西貧民社區的日常。

 如今,在這片曾與現代服務隔絕的社區中,一座嶄新的紅白綠相間小屋格外醒目——那是中國快遞企業安駿物流在當地設立的快遞點。對不少當地居民而言,這個由中資企業與社區共建的快遞網點讓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得以在家門口收取快遞。

 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巴西最大進口來源國。根據巴西-中國企業家委員會數據,今年前四個月,巴西從中國進口總額達240億美元,同比增長28%,增幅居巴西主要貿易伙伴之首。然而,「貨能進海港卻進不了小巷,能進亞馬遜倉卻送不到貧民社區」這一現實,成為中巴電商合作難以打通的「最後一公里」。

 巴西地理統計局去年11月發佈的2022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巴西共有12348個貧民社區,居住人口超過160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8.1%。這些社區地形複雜、郵編混亂、安全風險高,被多數快遞企業視為「不可達區域」,成了物流服務的「盲區」「投訴高發區」。「以曼蓋拉村為例,我們以往合作的本地物流商投遞成功率不足70%,大件商品幾乎無法送達。甚至有時連快遞車都進不了社區。」安駿物流總經理方軻坦言,這不僅影響消費者體驗,也拖累平台商家評分,最終制約銷量。

 此次安駿物流率先將快遞網絡延伸至曼蓋拉村,打破了行業慣性與偏見。方軻介紹,安駿物流將在里約熱內盧主要貧民社區設立20個派送與中轉網點,構建起以社區為節點的末端配送網絡,為貧民社區居民帶來更加便利、可靠的物流服務。

 方軻告訴筆者,他們在取得社區支持後先進行試點,招募兩名本地青年作為合夥人,並將小賣部的一角改造成取件點,待這一模式運行成熟後再逐步建起快遞點,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並提供物流技能、安全培訓等支持,幫助更多人融入城市發展體系。

 26歲的若昂是首批受聘派送員之一。他說,以前找工作得去很遠的地方,現在不出社區就有正式工作,這讓他感到踏實。

 從曼蓋拉村出發,安駿物流正將打通「最後一公里」的實踐向更多巴西貧民社區複製推廣。在方軻看來,物流不僅是商業通道,也是連接經濟與民生的橋樑。

 「我們不只要做大市場,更希望做好社區業務,」他說,「通過鋪設快遞網絡,我們希望為更多群體帶來更多可能,讓便利觸手可及,為巴西貧民社區帶來更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