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TO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 對中國和全球貿易意味著甚麼?

 【香港中通社九月二十五日電】(記者王豐鈴)在第八十屆聯合國大會相關會議上,中方宣佈,在世貿組織(WTO)當前和未來談判中將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此重磅表態引發世界關注,對中國和全球貿易意味著甚麼?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九月二十三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由中方主辦的全球發展倡議高級別會議並致辭。李強強調,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在世貿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將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

 中國商務部二十五日宣佈,中方已向WTO提交中國關於世貿組織特殊和差別待遇問題的立場文件。立場文件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具WTO當然制度性權利。當前個別國家肆意加徵關稅,給多邊貿易體制帶來前所未有衝擊,廣大發展中成員利益受嚴重損害。中國這一決定有助推動WTO改革,更好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實現聯合國二零三零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這是中方著眼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對外作出的重要立場宣示,是中方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治理倡議的重要舉措。

 國際社會對中國這一決定給予積極反響和高度評價。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發表單獨聲明指出,這對WTO而言是關鍵時刻,中國的決定體現了其對建設更加平衡、公平的全球貿易體系的承諾,釋放支持WTO改革的強烈信號。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二十五日向香港中通社分析,過去十年間,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系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以美國為代表的不少國家各自為政,加徵關稅,打破WTO規則,使得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趨勢不斷加強。WTO長期處於癱瘓狀態,申訴案件堆積如山,爭端解決機制限於談話。關稅貿易戰起此彼伏,正在擾亂世界貿易體系。

 「在此背景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貿易大國,仍然堅定擁護和推動多邊貿易體制順利進行。此舉傳遞重要信號,對維護WTO運行、推動多邊貿易談判,都具重大意義和示範效應。」劉春生說。

 外媒對中國此舉產生不少誤解,包括認為中國是在關稅戰壓力下「被動放棄待遇」,或認為中國透過此舉「表明已到發達國家行列」。

 劉春生指出,中國是主動放棄新的差別待遇,而非被動。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成員加入WTO,二十四年來享受優惠待遇和自由貿易紅利,也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當前決定基於自身承受範圍,符合當下中國經濟發展水平。

 劉春生續指,中國仍為發展中國家。從人均GDP來看,實際上中國剛過平均數,還遠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本無需承擔更多額外義務。中國主動承諾不再尋求新特殊待遇,用自身影響力超額實踐承諾,體現負責任大國的基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