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風球天的酒店眾生相  徐薏

網上看到一位資深酒店從業者分享的經歷,讓人瞬間回到颱風天裏酒店中人的特殊戰場──在八號甚至十號風球的呼嘯中,他們見過的奇事與無奈,遠比想像中更多。

有內地旅客頂着狂風拍門,以「大陸沒見過颱風」為由,非要酒店開大門讓他們出去「追風」;十號風球肆虐時,有即將臨盆的孕婦急着生仔;更驚險的還有突然斷水斷電,天花燈爆開,瞬間陷入一片漆黑。客人們的疑問與要求也五花八門:有人急着問「怎麼沒船回香港」,逼着員工想辦法;有人因為覺得的士司機「overcharge(宰客)」,揚言要報警讓酒店出面;就連酒店的主門都被狂風「撮實」,裏外都推不開,酒店成了臨時的「孤島」。最後她忍不住感慨,只盼風球天能少些不講理的「西客」,別再逼着她「找船回香港」,更別因為找不到船就要求賠償。

這些場景讓我想起自己做酒店前台的日子。那真是份有趣的工作,尤其對我這樣愛打交道的E人來說,每天遇到不同的人都充滿新鮮感。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八號風球,我當時在澳門一家五星級連鎖酒店上班。公司提前通知早班員工留下,一來怕接班的同事被風雨困住趕不及,二來也為了夜班後能直接交接,索性安排我們住酒店一晚──不用冒着危險來回跑,既保障了員工安全,也確保酒店人手充足。

那晚幾名女生擠在一間房裏,倒不像在抗風暴而值班,反倒像朋友結伴旅行。平日和我們合作無間的房口部同事,更是有求必應:我們想要多拿張毯子、多幾片朱古力,他們都一口答應,舉手之勞間滿是默契。那種全員同心的氛圍,讓狂風暴雨都變得沒那麼可怕,反而成了難忘的共事記憶。

可如今再看,不少博彩公司或酒店也採用類似模式,風球天安排員工留店候命,網上卻滿是抱怨的聲音。這讓我忍不住琢磨:當年我總想着「必須保障公司運作正常」,如今的打工心態真的不一樣了嗎?還是說,公司平日對員工的關懷本就不足,只在需要人手時才想起安排住宿,自然難以換得員工的主動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