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樺加沙」於九月二十四日挾狂風暴雨襲澳,氣象局高懸十號風球,全城停工停課,民防中心嚴陣以待。然而颱風帶來的暴潮淹浸內港一帶,卻意外掀起一場「街頭捕魚熱潮」。當局呼籲市民留守家中之際,卻有不少人冒雨出動,手持籮筐、筲箕甚至自製工具,在提督馬路、船澳街及媽閣等水浸區大展身手,更有人笑稱這是「樺加沙送來的免費海鮮大餐」。
約下午三時許,隨着「樺加沙」逐漸遠離,內港一帶積水未退,卻見人們紛紛涉水而出。有人穿着雨靴、手持網兜,專注搜尋漂浮於街角的漁獲;更有家長帶着孩童「觀戰」,現場驚呼聲與笑聲不斷。社交平台隨即湧現「戰報」:沙梨頭撈獲烏頭魚、新橋區驚現石斑、提督馬路更有巨型羅非魚「上釣」……網民戲稱此為「第一屆樺加沙盃街頭捕魚大賽」,調侃「打風唔使驚冇餸加菜」。有拍攝者在社交媒體分享照片,稱讚颱風過後的水質意外清澈,甚至能清晰看到魚兒在游動,戲稱這是「真正的放假摸魚」,引來網民熱議。與此同時,颱風的破壞力亦不容忽視。在澳門半島的白朗古將軍馬路路邊和花地瑪教會街休憩區的多棵大樹被強風連根拔起,老樹傾軋路面,市政署緊急派員清理,恢復交通。
儘管民防行動中心再三呼籲市民避免外出,部分市民仍樂在其中,展現出苦中作樂的精神。有參與者表示,趁水位稍退時試試手氣,未料收穫頗豐,街坊互相幫忙圍捕,彷彿回到舊時漁村年代!亦有路人拍下電單車駛過濺起水花、民眾踩單車載漁獲的畫面,形容這場景既魔幻又溫暖。然而,氣象專家及政府部門強調,颱風期間外出仍存極高風險,尤其是低窪地區隨時可能因二次漲潮或突發水浸受困。此次「捕魚熱」雖反映部分市民對災情的樂觀態度,但也暴露防災意識的不足。當局呼籲,未來應變極端天氣時,須以安全為首要考量。
超強颱風「樺加沙」為澳門帶來罕見的「城市漁樂圖」,這場意外插曲背後,既有市井生活的韌性與幽默,亦值得社會思考防災教育的平衡。下次風季來臨時,除了備好沙包外,更應多一份理性與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