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鏡人語)風的季節  孫仲文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澳門這座臨海城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年來,超強颱風「天鴿」(二零一七年)與「山竹」(二零一八年)接連襲擊澳門,不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更導致人員傷亡。與此同步,澳門特區政府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在減碳與防災雙線並進,致力構建氣候韌性城市。

根據《澳門長期減碳策略》,澳門承諾於二零三零年前實現碳達峰,二零五零年前在電力和交通領域達成近零排放。然而,氣候變遷加劇導致極端天氣頻發——過去十年間,澳門颱風的密度、強度及風暴潮風險均顯著提升。面對即將來襲的颱風「樺加沙」,減碳與防災需同步推進。依據地球物理氣象局數據,西北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樺加沙」強度會顯著增強,不排除達超強颱風級別,對本澳的威脅風險正在急劇升高。在極端情況下,該氣旋強度或與「天鴿」、「山竹」相當,再次考驗政府與市民的應變能力。

二零一七年颱風「天鴿」造成十人遇難、經濟損失高達一百二十五點五億澳門元,這一慘痛教訓促使澳門政府迅速改革。二零一八年發布《民防綱要法》諮詢文本後,應對颱風「山竹」時實現零死亡,經濟損失降至十七點三六億澳門元,反映防災體系顯著提升。 

本次面對「樺加沙」威脅,市民自主防災意識至關重要。政府各部門已發布以下三項重點準備建議:

 一、居家防護

1. 檢查並加固門窗,高層住宅建議以「米」字形黏貼防風膠帶,防止玻璃碎裂。 

2. 清理陽臺花盆、晾衣架等懸掛物,避免強風導致墜落危險。 

 二、物資儲備

1. 儲備至少三天量的瓶裝水(每人每日四升),並使用密封水桶儲存浴缸水,作為沖廁與清潔備用。 

2. 將冰箱調至最冷模式,提前準備餅乾、罐頭等不易腐壞食品。 

3. 備妥急救藥品、手電筒、收音機及充電寶等應急物資。

 三、避險須知

1. 低窪地區(如內港、下環街)颱風期間易發積水,建議下載「澳門民防地圖APP」,標記就近避險中心(如塔石體育館),並與家人預設緊急集合點。 

2. 颱風期間避免使用升降機,以防電力中斷導致受困。 

防災絕非僅屬政府責任,更需社會共同參與。正如協奏曲需樂手齊心,完善的防災體系依賴每個環節的緊密配合。惟有政府與市民同心協力,方能築牢抵禦災害的堅實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