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鐵皮台上的刻度   葉子飛

好世界商場入口處的體重機,是頂着指針刻度盤的鐵皮台。沒有炫麗的燈光,沒有音樂,投入五毫子硬幣後,指針會在白色刻度盤上搖晃數秒,最後定格於某個黑色數字。孩子們卻把這簡陋機器當作寶藏,只因站上去的片刻,能暫時逃離現實的重力場。

我們當年發明各種遊戲規則:脫鞋站上去體重會變輕,口袋塞彈珠能增重,三人擠作一團猜總重量。指針每跳一格都引發驚呼,彷彿那不是體重數字,而是某種神秘積分。穿校服的學生們爭相突破「百磅大關」。那時的體重只是遊戲分數,與美醜無關,更不涉及健康指標。

如今商場角落的體重機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藥房門口的智能體脂秤,液晶屏上顯示體脂率、肌肉量、內臟脂肪等級。人們皺着眉頭研讀數據,像在解碼某種疾病。

現在兒科醫生會將孩子們的體重數字標在生長曲線圖上,那些原本活潑的數字突然被賦予標準意義。家長交換着「偏輕」「超重」的判詞,就像在討論不合格產品。

現在的父母帶着孩子做體檢測骨齡,用生物電阻分析代替曾經的遊戲。三歲小孩已經知道「碳水化合物」,初中女生用APP計算食物熱量。某次在健身房,看見父親教兒子看體脂報告。

其實那台舊式體重機從不說謊,它只是沉默地呈現數字,不像現在的儀器給出「肥胖等級」或「健康評分」。它的公平在於極致簡約,無論貧富美醜,站上去都只是公斤數,而非社會評價,就像童年本身,簡單卻足夠真實。

去年在舊貨市場發現同款體重機,鏽跡斑斑的指針停在零位。我站上去投幣,它竟依然工作,指針顫巍巍指向某個數字,比現實輕了整整三公斤。瞬間明白,當年它或許一直給我們溫柔的誤差,如同童年總會自動磨掉世界的鋒利。

如今每週用智能秤記錄體脂變化,手機生成精美的曲線圖。但某個疲憊的深夜,會突然懷念那塊冰涼的鐵皮台──那時我們稱量的是遊戲輸贏,而非人生勝負;追逐的是指針搖擺的刺激,而非小數點後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