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集)設計要友善 舒蕊

「全運聚力‧社區消費大獎賞」開展以來,我用三個電子支付埋單,頗有收穫。

每個賬號抽獎後,對所抽到的銀碼有點記不牢,或說怕記錯,因為要看消費券銀碼多少,來計算到週六日買甚麼──於是,回到家,拿出紙筆記下來。

我的三個賬號有兩個是手機銀行。其中一個顯示抽到的消費券銀碼,若數字相同,如兩或三張十元,在銀碼的右上角標乘「2」或「3」,就跟代數的「10」的平方或立方的寫法相同。

問題來了,那右上角的數字靠邊角及非常小,對長者來說,得個「蒙」字!

我的另兩個賬號,其一的銀碼是在一個大格子裏,就算用代數的顯示方式(上幾次是否如此,忘記了,現在抽到的是不同銀碼),都會很清楚;其二則是相同的銀碼,會重複出現──這樣的設計,最佳!

任何設計,套用建築行業之話:「泥水佬開門──過得自己也要過得別人」。像上述的次數數字,應該考慮到老人家的眼力問題呀!

又如政府部門推出便民措施,同樣在設計上需多方考量。像改建的巴士站,惜座椅如金(非空間不足)!又像部分公廁的女廁(男廁方面我不知道),廁格門開關時,跟座廁的距離近乎為零。這兩個例子,我只能猜想:設計者與拍板官員沒顧及有需要者在候車時想有椅子歇腳、不上公廁(若是女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