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法修正草案引熱議: 加大處罰力度 強化源頭治理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一日電】中新社記者郭超凱網絡安全法修正草案正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在分組審議中,與會人員圍繞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事前預防機制建設以及新興領域安全防護等焦點問題展開討論。多位委員呼籲進一步強化網絡安全前端治理和全鏈條監管。

 加大處罰力度,提升法律威懾

 網絡安全法是網絡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自二0一七年六月一日起施行。近年來,利用網絡從事網絡入侵、網絡攻擊等違法行為屢有發生。為適應網絡安全新形勢新要求,網絡安全法修正草案重點強化網絡安全法律責任,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高開賢表示,現行法律對於網絡違法行為分類不够精細化,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足、違法行為成本較低,難以有效預防和遏制網絡違法行為。此次提請審議的修正草案針對性較強。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郝平表示,網絡安全法的修改是適應新時代網絡安全需求的重要舉措。此次修改完善法律責任制度,調整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種類和幅度,有利於震懾違法行為,遏制網絡犯罪高發態勢。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東明指出,修正草案通過提升罰款限額上限、明確處罰程序等,提升法律的威懾力、執行力。他建議對修正草案第六十一條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包括提高違法行為罰款上限、增加更多處罰措施等。

 強化事前防範,突出源頭治理

 截至今年六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數字社會快速發展對網絡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蔣卓慶表示,要加強涉及網絡安全行為的事前規範和引導。他建議,建立健全針對常見、多發的網絡安全違法行為的提前預警、干預和防範機制,對互聯網運營者的行為加強正面引導,避免重大惡性網絡安全違法事件發生。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向巧指出,當前修改的條款更多是強化問題導向和違法後的法律責任。她提到,近年來不少機構設有網絡安全領導小組,強化科技支撐,用技術手段保障網絡安全;建議強化前端預防,梳理近年來的好做法,在相關條款中加以補充。

 聚焦新興領域,築牢網絡防線

 近年來,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也引入新的安全風險。不少與會人員在分組審議中提出加強對新興領域的網絡安全防護。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楊振武表示,要加強關鍵科研機構和新興領域的網絡安全。他建議在現行法律上增加支持和引導關鍵科研機構加強網絡安全能力等內容,以法治方式保護科研成果;此外還要增加國家支持和促進網絡新技術應用研究,加強網絡新技術安全風險評估和預防等內容,為新興領域網絡安全提供法律引領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