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雲)清末大宮主   馬不前

咸豐初年,恭親王為軍機領班,與各路領軍大臣有聯絡,他們都對奕訢才幹見識,欽佩備至,顧命大臣中沒有他的名字,都大為失望,如有行動,堅決支持。在內,宮中護軍,由奕訢聯絡,各事就緒,兩宮太后下令回鑾,由載垣,端華護送皇帝與宮眷先行,大行皇帝梓宮(靈柩)由肅順護持。

兩宮太后回宮,由奕訴安排在京大臣,立即召見各王公大臣,哭訴八大臣攬權專制,欺壓孤兒寡婦,在議政時咆哮無禮,把小皇帝嚇得遺溺,眾大臣氣憤不平,一致同意下詔罷黜八顧命大臣。並派人連夜前往尚在密雲途中的肅順拘捕。後來,載垣,端「賜帛」(自縊),肅順斬決,其餘四人充軍,僅景壽免罪,因為,他是「駙額」(小皇帝的姑丈),史稱此為「辛酉政變」,埋下慈禧太后把清朝弄亡的炸彈。

政變成功,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奕訢封議政王,兼為軍機領班。由於此舉奕訢一手包辦,而且,辦得漂亮,慈禧太后雖想大權獨攬,但外事不熟,不得不倚重奕訢,為了籠絡他,便說:先帝在日,對恭親王長女非常鍾愛,屢次欲收為己女,撫養膝下,但以避難熱河,未克賜封,如今為彌補先帝遺憾,由太后下詔,策封她入宮為固倫宮主,於是,慈安與慈禧無女而有女,這就是「清末大宮主」的由來。

咸豐皇帝是否曾說過這些話?死無對證,只憑兩宮太后說了算,對奕訢來說,自己雖失帝位,但女兒做了固倫宮主,也不是一宗壞事,好在女兒自小懂事而聰敏,不會使自己出醜,也就順水推舟,把女兒送進宮中。

咸豐是否沒有女兒?不然,他的寵妃麗妃,早在小皇帝出生前,便已替他生了一個女兒,長成得很好,由於麗妃只屬妃嬪,女兒只能封為「榮安和碩宮主」,慈禧與麗妃爭寵,對榮安不喜,有了榮壽宮主,更對榮安不屑一顧,不過,慈安后念在亡夫骨肉,對她頗加照拂,長成後「指婚」(由皇帝或皇后指定臣工的子弟為丈夫)符珍為駙額,熱熱鬧鬧嫁出去。

於是,榮壽在宮中被稱大宮主,所有兄弟姊妹,對她無不肅然起敬,而她的確有其值得受人尊敬之處,我在香港時,大畫家溥心畬(恭親王的孫子)由臺灣來港吃大閘蟹,一群文人,設宴款待。大宮主是他的姑母,清室既屋,樹倒猢孫散,大宮主仍居紫禁城為慈禧與光緒守孝,直至鹿鍾麟逼宮,溥儀避回醇王府,她才回到恭王府,我們向溥心畬問起榮壽大宮主,他在談笑風生時,立即肅然點頭說:「我們誰敢不敬畏她?她不止是地位高,而且,風骨峭崚,西太后在日,世上唯一憚忌之人,便是宮主,輩份高,人格清,我們小孩子都仰之彌高。」在印象中,溥大師從不輕易讚美他人,得此美譽,她可以無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