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2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陳卓儀)77歲的林子祥和63歲的葉蒨文,將於10月9日至13日在紅館舉行一連五場的夫妻檔演唱會,消息一出門票瞬間售罄。觀察近年來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內地,越來越多的老牌香港歌手登台開場,幾乎場場爆滿。
兩人的這場演唱會主題是「白頭到老」,可見主辦方也很清楚這是主打銀髮市場,然而買票的人,還不一定是銀髮。在年輕人集中的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不少歌迷分享搶票攻略,留言希望演唱會能到內地巡演,還有「00後」買票陪著媽媽一起看共同的偶像。
今年以來,在香港啟德和紅館登台的香港歌星,不少都算是上個世紀的偶像:謝霆鋒時隔25年再開唱、陳慧嫻第六次紅館演唱會、陳慧琳紅館連開八場演出,下半年除了林子祥,出道40年的杜德偉、出道30年的楊千樺,都要在紅館開唱。
談不上是小鮮肉、連曲風也比較「過氣」的這些歌手,為何還吸引這麼多粉絲買票?
首先從娛樂的本質來看,觀眾花錢希望看到高質量的舞台演出。而以上這些不同年代的香港歌手,實力不俗、精力旺盛,即便是白了頭髮、多年未唱,還是能隨隨便便唱跳三個小時。也有一些當年很紅的香港歌手到內地登台,因為功力下降被網友嘲諷;可見能在紅館登台的,體力和聲線都需要常年保持。
其次,港樂近年來在內地以綜藝節目帶起來的熱度,一直沒有下降。《我是歌手》、《聲生不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姐姐》……內地綜藝節目從邀請一兩位港星,到如今都有港樂專題,觀眾愛看,節目組更樂意推介,良心循環粉絲增量可觀,自然有演唱會票房基礎。
演唱會製作人梁慧儀接受訪問時也對港樂的今昔對比感到很驚喜。她說,上個世紀90年代在內地舉辦張學友、梅艷芳等巡唱,但那個年代廣東歌在內地市場不像現時受歡迎,連上海這種大城市,票房都不理想。近年港樂在內地樂壇遍地開花,得到大量粉絲支持。
最後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是港樂還是華語流行音樂圈,音樂串流後賣不動CD的資本逐一退場,今日樂壇已經難有上個世紀80年代的造星實力。這裡說的造星不止於宣傳,還有選秀制度、唱功培訓、詞曲製作、錄音設備等,不同年代的差異造出不同的歌星,導致200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愛聽到的流行曲,仍然集中2000年代前後。
這種情況不止於港樂,全球音樂圈甚至影視圈也有這種趨勢。近月熱播的美國荷里活賽車電影《F1》,年過6旬的畢彼特仍然有銀幕號召力,還催生了一句網絡流行語「法拉利老了還是法拉利」。歐美的很多搖滾樂團如後街男孩,近年來也重組復出全球開唱,票房不比日韓偶像差。
或許觀眾並不是懷舊歌手或歌曲,而是懷念全力打造專業演員、歌手的年代,當時還沒有數字化,娛樂還是全盛產業,吸引最優秀的一批人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