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以北約150公里處的奇邦博農場,金黃色的萬壽菊迎風搖曳、生機盎然。花海之間,一堂生動的農業標準化實操課正在田間地頭進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農業食品標準化研究所專家與數十名本地農場工人並肩穿行,一邊俯身察看花苗長勢,一邊細緻講解種植標準。
「萬壽菊移栽深度要保持在4釐米左右,株距30釐米至35釐米,行距40釐米。不能太密,這樣有利於通風和採光。」研究所專家初僑耐心講解,工人們認真聆聽,不時點頭交流。
奇邦博農場是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贊比亞農業發展公司所屬農場。6月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專家團隊來到這裡,與合作方共同推進中讚農業標準化合作示範區建設,開展第二期農業標準化技術援助。
在農場會議室,專家團隊圍繞小麥、玉米、辣椒和萬壽菊4類主要作物,與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深入研討。專家胡良兵介紹,團隊結合中國農業標準體系與贊比亞本地實際情況,制定並完善了30餘項農業標準,顯著提升了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
在奇邦博農場舉行的農業標準化知識競賽同樣乾貨滿滿,吸引了50餘名當地農場技術人員參與。競賽圍繞主要作物的標準化種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控等內容展開。種植工人米蒂·查萊馬興奮地說:「知識競賽讓我明白,標準不是紙上談兵,它關乎每一粒種子的成長!」
中國專家還舉辦多場專題講座,系統講解各類作物在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等環節的關鍵技術。講座配套發放了關於辣椒、萬壽菊等標準化種植操作手冊在內的圖文並茂教材,讓標準化知識通俗易懂,便於農場工人理解和掌握。
在贊比亞南方省錫納宗圭農場,中國專家與當地農場工人一起勞作,逐一指導辣椒和萬壽菊的播種、移栽與采收操作,確保每一處細節都嚴格對標操作手冊。
「中國專家的標準化方法太實用了!」錫納宗圭農場種植主管克萊門特·穆比塔讚嘆道,「過去種植主要靠經驗,現在引入標準化方法後,能讓苗長得更壯,辣椒長得更大。」
從課堂到田間,從講授到實踐,中國專家用腳步丈量土壤,用汗水澆灌種子。隨著中非農業標準化合作不斷深入推進,這些「種子」正逐漸在贊比亞生根發芽。
據介紹,第二期農業標準化技術援助,旨在落實2024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提出的中非「十大伙伴行動」中的「興農惠民伙伴行動」內容,即「建設10萬畝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活動期間,三名中國專家累計為兩大農場500餘名技術骨幹和管理人員提供全面培訓。
「我們將繼續深化與非洲國家在農業標準化領域的合作交流,推動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為非洲農業提質增效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專家燕豔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