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血管更易堵

 1.頸動脈︰頸動脈直接連通大腦,位於頸前部和氣管兩側,重要性不言而喻。頸動脈呈現獨特的「Y字型」結構,因而在分叉處很容易發生堵塞,臨床上粥樣硬化斑塊也常堆積在頸動脈。一般來說,人到四十歲左右,頸動脈處便開始顯現或大或小的斑塊了;到六十歲左右,頸動脈斑塊基本就成常態了,只不過輕重不一,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2.冠狀動脈︰當斑塊積聚在冠狀動脈時,就會導致冠心病等,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絕大多數急性心肌梗死的起因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產生血栓後致使管腔急性閉塞,緊接著心肌發生壞死,嚴重者更可能猝死。

 3.外周動脈︰從心臟流出來的動脈血,先後經過主動脈、髂動脈、股動脈、膕動脈及小腿的動脈,為下肢提供營養。如果外周動脈裡出現狹窄、斑塊堵塞,那麼流向下肢的血流就會減少甚至中斷。血液流通不暢便會導致下肢出現疼痛、麻木、腫脹、發涼等症狀。

 4.主動脈︰主動脈粥樣硬化主要表現為大、中動脈內膜脂質沉積,四十歲以上男性患病風險相對較高。典型表現為主動脈彈性降低、脈壓增寬,嚴重時可形成主動脈瘤。

 5.腎動脈︰當腎動脈粥樣硬化,便會導致動脈管壁變硬、變厚並逐漸狹窄,從而導致腎灌注不足。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異常,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乏力、腰痛、夜尿增多等症狀。◇

 (資料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