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圍」出閩南漁村新活力  吳冠標 周昕

 「懷著對『今生簪花,世世漂亮』的嚮往,我特意奔著發源地來。」湖北遊客吳甘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她選擇到福建泉州,感受這一非遺最本真的韵味。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泉州市豐澤區的蟳埔民俗文化村,探尋這座閩南小漁村將「網紅」流量沉澱為「長紅」口碑的密碼。

 穿行在閩南蚝殼厝間,滿目皆是移動的「花海」。遊客們身著蟳埔女傳統服飾、旗袍等,頭戴「簪花圍」,將整座村莊裝點成一幅民俗畫卷。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蟳埔民俗文化村接待遊客總數超426萬人次,帶動旅遊消費超8.6億元人民幣。

 「2023年初,我為中國演員趙麗穎簪花,後來她這組照片引爆網絡,『簪花圍』隨之走紅。」在蟳埔女文化推廣者黃麗泳的眼中,當初「簪花圍」的爆紅或許有偶然因素,但蟳埔能接住這「潑天富貴」,將一時的熱度轉化為持久的魅力,靠的是文化積澱和無數人地呵護與推廣。

 黃麗泳十多年前就開始致力於蟳埔女文化傳播,並鼓勵村裡的阿姨、奶奶們大膽面對鏡頭,拍攝推廣視頻。「蟳埔女文化的背後是漁女的勤勞與智慧,是漁女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更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開放包容的生動註腳。」

 這份包容在如今的蟳埔愈發鮮活。蟳埔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莊群介紹說,目前蟳埔村有近300家旅拍店舖,為滿足年輕客群需求,蟳埔女們主動學習、設計多巴胺色系、馬卡龍色系等流行色系的「簪花圍」,並為此搭配衣服,讓傳統與時尚實現融合。

 「但我們總會優先為遊客們推薦最傳統的蟳埔女服飾,有時甚至附贈體驗,讓遊客銘記這片『花海』的根扎在蟳埔漁村裡。」莊群指出,這份堅守還凝結在《蟳埔女習俗「簪花圍」服務規範》裡,該規範從元素要求、人員要求、服務流程、收費標準等方面對蟳埔女習俗體驗服務進行規定,旨在保護和傳承蟳埔女文化內涵,以誠信護航「簪花圍」市場長紅。

 黃麗泳認為,作為發源地,蟳埔有著最正宗的蟳埔女生活習慣以及蟳埔女「頭上有花,臉上有笑」的樂觀心態,這才是「簪花圍」的精髓所在,是其他地方無法複製的文化基因。

 為了保持「長紅」態勢,今年以來,蟳埔民俗文化村還推出簪花、旅拍、問海、巷遇、聽音、看戲、品鮮、樂購「八大體驗」,通過多元業態讓遊客在「拍照打卡」外,還能暢享美食、聽音看戲、購買文創產品,觸摸「簪花圍」背後的「海絲」底蘊。

 如今,這份源自漁村女性的美學表達正跨越山海,成為東方美學的載體走向世界。「小蟳女」文旅IP曾亮相中意時裝周,「簪花圍」與現代時裝碰撞出驚艶火花,讓世界看到中國女性將生活智慧凝結成美學符號的創造力。而在泉州與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法國等地的文化交流活動中,蟳埔女教外國友人用花朵編織頭飾,講述漁女們在海浪聲中簪花勞作的故事,展示她們堅韌、勤勞、樂觀的精神。

 「我們期待更多人來到這裡,不僅做一日蟳埔女,更讀懂這滿頭繁花背後的東方美學與文化內涵。」黃麗泳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