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鑼打鼓的新口岸市集燈火通明,設有美食攤位,與及文創攤位和遊戲攤位,據說舞台區每日會推出舞蹈及歌唱等精彩表演,大會寄望市集能把澳門地道特色美食與東南亞味道巧妙融合,打造出味覺探索和文化體驗的新景點,為旅客與居民提供吃和玩配合購物等享受。
開展新口岸市集的目的是善用新口岸區的空間,善用閒置街道資源,將其轉化為夜間經濟活動,實現了城市空間的多功能利用,增添消費場景,這是將理想實現化。
新口岸市集的場景算是光亮和色彩艷麗,透過燈光的佈置,營造出兼具煙火氣與文化氛圍的公共空間。市集為旅客增添夜間景點和促進夜間消費,通過社區活化來培育健康的多元的夜間經濟生態。
據報道市集開幕首兩天已吸引二萬五千人次進場,遠超政府預期,並認為所選場地適合繼續舉辦戶外相關活動,具備戶外步行空間,且居民對該區域夜間有活動聲量較為習慣。當局研究出有更好的方法利用步行空間,便會開展更多類似的戶外活動。
而我們做市民的當然祈望夜市的活動能與城市規劃相結合,配套設施及宣傳策略,能推動澳門夜經濟向更具特色的方向發展。
市集宣傳是多元美食,據說是涵蓋新口岸區的美食和東南亞美食,澳門是多元社會,在澳門居住的有不同國籍的東南亞族群,他們的地方美食豐富多彩,還有中葡美食也很吸引,為何不聚集這些美食,塑造出東南亞美食區再配合國內的其他城市不同地區的美食來滿足各個地區的旅客味蕾呢?亦可參考鄰近的珠海他們的夜市的食物種類豐富。
市集內的打卡裝置(如大型夾公仔機)和特色攤位設計,成為遊客拍照分享的熱門場景,政府期望透過社交媒體的二次傳播吸引潛在遊客。
政府動用了逾三百多萬元來開辦市集,由於天公不造美,在天文台懸掛三號風球的當天,市集未有開市,活動因而停辦一天,雖然十天的市集活動是個測試點,成效的結果會作為日後的參考依據。可能看不到好成績,其原因是與天氣不配合有點關係,又颱風又下雨,但仍希望政府汲取經驗思考更多方面,令更多行業直接受惠。因為有報道在活動期間人流明顯增加,但有市民感到人流若是以「打卡」為目的,真正進店消費的客人較少,就會失卻開辦市集的良好意願。
在商而言,商圈建設離不開「人」的需求,商圈也離不開人流的帶動。最近天氣不佳,會影響人們的出行的意欲,而市集正在開始階段,若能發揮出吸引力,增加客源會令政府花心思開發更多市集或同類的商業構思,市民大眾祈望為澳門打出一個好的營商環境,增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