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基孔肯雅熱疫情受控 專家表示未發現後遺症

 【香港中通社八月十九日電】中國廣東佛山市衛生健康局通報,基孔肯雅熱疫情已從高峰期日增六百多例降至一百例以內。佛山已收治數千例患者,症狀多在一至三周內消退,暫無後遺症病例。

 綜合媒體十九日報道,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陳志海表示,基孔肯雅熱主要症狀為發熱、皮疹和關節痛,其中踝關節痛最常見,嚴重時患者甚至無法站立。佛山已收治數千例患者,症狀多在一至三周內消退,暫無後遺症病例。老年人和基礎病患者需特別關注,孕婦分娩前感染可能影響新生兒,但佛山未見此類病例。感染後通常產生持久免疫力,二次感染風險低。

 針對蚊媒特性,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任東升指出,基孔肯雅病毒通過白紋伊蚊傳播,蚊子叮咬感染者後約一周具有傳毒能力,並持續帶毒直至死亡。廣東環境利於蚊蟲存活,成蚊壽命可達一至二個月,滅蚊是防控關鍵。近期研究顯示,白紋伊蚊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具抗藥性,但佛山使用的殺蟲劑經藥效評估有效,暫無病毒經蚊子傳代證據。

 在全國防控方面,《基孔肯雅熱防控技術指南(二0二五年版)》將中國三十一個省市按風險分為四類,廣東等六省為高風險Ⅰ類地區,因伊蚊活躍期長及登革熱病例多。任東升強調,風險分級基於伊蚊活動和歷史數據,非實際疫情反映。呼籲加強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阻斷病毒傳播鏈,確保疫情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