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訪印引多方關注

 【香港中通社八月十九日電】八月十八日至二十日,中國外交部長、中印邊界問題中方特別代表王毅應邀訪問印度並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四次會晤。印度輿論普遍認為,此訪是改善兩國關係的重要舉措。

 據印度媒體報道,王毅十八日下午抵達印度後,在當晚與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會談。十九日上午,王毅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四次會晤。雙方可能就邊境局勢、貿易、恢復直航等一系列關鍵議題進行商討。印度總理莫迪會見王毅預計在十九日十七時三十分左右,預計後者將介紹上合組織峰會議程以及中印關係的最新進展。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一日,莫迪將時隔七年到訪中國。

 印度《今日商業》周刊網站評論說,中國外長此次來訪彰顯兩國在邊界問題──雙邊關係中最敏感的問題之一──繼續進行高級別對話的決心。外交觀察員認為,儘管達成最終解決方案進展緩慢,但會談對於防止事態升級、管控邊境摩擦十分關鍵,為印中貿易、投資以及在包括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在內的多邊平台上的合作創造空間至關重要。

 美國《紐約時報》十八日說,與印度關係陷入僵局,美國「助力」印度「重新向中國靠攏」。該報稱,去年十月後,兩國關係的緩和正式啟動。中印增加了官方互訪,並就放寬貿易壁壘和人員流動進行了磋商。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報道稱,最近一系列事情導致印美關係「受損嚴重,但沒有到災難性程度」,兩國可能將保持一種克制但仍然穩固的關係,然而互信水平將降低,關係發展的空間也會受到更多限制。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林民旺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採訪時說,印度目前高度關注在邊境地區減少軍事人員的問題,中印兩國本周在新德里肯定會就此展開討論,但問題是如何減少,「這肯定是很難解決的事情」。他認為,雙方可能在此問題上取得小突破。

 《環球時報》引述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表示,中印關係本身具有改善的原生動力,雙方相向而行,逐漸回到了健康發展的軌道上。印美關係發生變化只是次要因素。

 錢峰認為,中印關係改善受兩方面因素推動:主要因素是內在動力,這源於兩國領導人在喀山舉行會晤時達成的重要共識,促使雙方高層在多個領域互動頻繁,莫迪訪華也是這一勢頭的延續。而外部客觀因素只是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美國加徵關稅讓印度意識到兩國關係所具有的局限性,促使印度回歸到更具有戰略自主的大國平衡外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