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西部公益課堂裡的父親節 賀小童

 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熱鬧的團結路上轉彎,便走進一條安靜的小巷。這裡桑樹成蔭,鮮花盛開在道路兩側,南疆夏日的燥熱彷彿不復存在。走幾步,迎面就遇見三三兩兩跑著跳著「去上課」的孩子們。

 走到喀什市西域大道街道西環路社區的教室附近,便聽歡聲笑語傳來。幾乎每個週末,社區「家門口的課堂」上都會傳來朗朗讀書聲、熱鬧歌舞聲甚至是學習AI工具時的好奇發問。

 「我能為社區做些什麼?」這是畢業於廣州南方學院英語專業的西部計劃志願者李泳姿走訪社區時一直思考的問題。

 去年10月,她和當地社區合作在週末和假期設立公益課堂,為社區學生輔導功課,同時開展美術、文化、音樂等活動。如今,公益課堂已開設40期,有不少學生自願前來。

 這個週末的課堂有些特殊,喀什市第十小學駐村工作隊成員郭美蓮老師步入教室時,手上拿了不少美術工具,還有一個別出心裁的襯衫形摺紙。

 「父親節到了。」郭美蓮笑著說,「我們來寫一封信,把想說的話寫在親手製作的賀卡上吧。」

 教室裡一下子炸開了鍋,孩子們爭著挑選喜歡的卡紙,躍躍欲試。

 「我的爸爸平時賣瓜果很辛苦,所以我要做兩個給他。」5年級的阿伊提拉在志願者老師的幫助下,三下五除二就疊好了兩個整齊的襯衫形賀卡。

 「爸爸,我很想你。」喀什市第三十六中學小學2年級學生買買提江·賽皮丁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將祝福語藏在賀卡的「領帶」下,而是將思念寫在了賀卡封面上。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察,由於在異地工作,很少回家。

 「希望能和爸爸天天在一起。」買買提江低下頭,神情有些低落,但似乎又想起什麼抬起了頭,「將來我也想當警察」。

 「我們結合傳統節日等時間節點策劃主題活動,寓教於樂。同時也希望孩子們在學習之餘獲得更多心靈上的溫暖陪伴。」已在公益課堂任教數月的郭美蓮說,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學生家長米克熱木·仙木西丁說,公益課堂解決了社區內多戶家庭「家長沒時間、沒能力」輔導孩子功課的問題,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豐富生活。

 「期待下一週的課堂!在這裡能夠高效完成作業,還能放鬆心情。」阿伊提拉開心地說,自參加公益課堂以來,自己的英語成績提升了十幾分,進入班級前三。

 走出教室,西環路社區辦公樓大廳的牆上掛著孩子們的古風畫作、端午節的手工摺紙龍舟,天花板上吊滿了老師和孩子們手寫的花燈謎語。

 李泳姿表示,奔赴西部投身教育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如今完成街道工作的同時,她幾乎每週都來公益課堂輔導,希望借此平台為孩子們展示更大的世界。

 數據顯示,自2003年起,已有5.5萬餘名大學生志願者奔赴新疆。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發佈的信息,中國2025年將面向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出台新一輪支持政策,穩定招聘規模,擴大「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人員數量,鼓勵更多青年奔赴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