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不震)涼果裏的時光滋味  聶風

 前陣子因工作分別與來訪的外國行家與自家親屬一起逛手信店時,一排熟悉的小盒子突然撞入眼簾——「百花魁」涼果。包裝盒上,仙女捧蟠桃的圖案依舊,那句刻在記憶裏的「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也未曾改變,另一面則印著「此果祇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

 試著給外國朋友翻譯前半句時,一位韓國友人突然發問︰「這和孫悟空有關嗎?」原來《西遊記》裏「大聖偷蟠桃」的故事早已傳開。只是後半句的詩意,實在難用外語精準傳達,只好指著盒上說明解釋:「這其實不是桃,是梅子做的。」

 百花魁的起源,該是在沙梨頭或林茂塘一帶。家人本就偏愛醬料與「鹹酸濕」這類涼果,小時候我的零食總離不開陳皮梅、杏脯、桃脯、山楂餅、提子乾,朱古力和糖果反倒因是外來貨顯得貴價,涼果才是真正扎根生活的傳統滋味。印象裏,百花魁曾是赴港探親的必備手信,表姐的最愛,幾年前疫情解封後,我仍照老規矩給她送去幾盒。

 如今的百花魁也玩起了新花樣。近年推出的「精神薑」,同樣是小盒包裝,畫風卻跳出傳統——復古底色上,赤裸上身的壯漢擺出健身姿勢,單是看著就讓人忍俊不禁,倒真應了「精神」二字。

 論資歷,百花魁的分銷史遠早於鉅記、咀香園,但如今吃涼果的人似乎少了。小時候總聽說關於涼果製作的趣聞,說要像曬鹹魚那樣露天暴曬,還打趣說有阿婆用腳踩(笑)。如今想買涼果,超市的品牌雖多,我卻偏愛白鴿巢附近的「檸檬王」。這家早年發跡於香港上環的老店,多年前已在澳門扎根,除了鎮店的各式檸檬乾,還有柑桔、話梅等豐富選擇。比起香港銅鑼灣的么鳳,本土就有這般好店,實在不假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