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獲拜卡達莫娃 捐贈冼星海珍貴物品

 【專訪】今年適逢「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其在哈薩克阿拉木圖的珍貴物品包括文件樂譜、照片等捐贈予文化局。代局長蔡健龍表示,將豐富冼星海紀念館的館藏,成為澳門愛國教育的生動教材。

 捐贈儀式昨日下午三時在冼星海紀念館舉行。八十多年前,在異鄉飽受艱苦的冼星海,得遇拜卡達莫夫一家無私相助,以音樂為媒結下跨國情誼。這時,拜卡達莫夫的女兒──拜卡達莫娃親臨澳門,將這份歷史記憶帶回冼星海的故鄉。拜卡達莫娃表示,這批珍貴物品包括文件、樂譜和照片等,也有部份送往廣州,希望完成冼星海想把作品帶回中國的願望,同時傳遞中哈友誼。

 蔡健龍衷心感謝拜卡達莫娃捐贈冼星海在哈薩克阿拉木圖的珍貴物品。這些物品承載著冼星海在異鄉的記憶,銘刻著與拜卡達莫夫一家的深厚情誼,將豐富冼星海紀念館的館藏,成為澳門愛國教育的生動教材。未來,文化局將繼續深挖愛國歷史文化資源,紮實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築牢全社會,尤其青年一代的文化認同根基。亦再次感謝拜卡達莫娃女士為中哈友誼、為冼星海精神的傳承所作的努力。

 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新聞和公共外交部主任高原參贊表示,今年亦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以及聯合國成立八十周年,拜卡達莫娃此時來訪澳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彰顯不屈不撓,反抗壓迫,致力於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彰顯了中兩國關係與友好合作的高水平。當前兩國政治高度互信,各項領域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碩果累累。

 彰顯了民間外交人文交流的獨特魅力和強勁力量。

 冼星海於一九0五年六月十三日在澳門出生,享有「人民音樂家」的美譽,代表作包括《黃河大合唱》《軍民進行曲》《生產運動大合唱》等多首鼓舞民族士氣的樂曲。上世紀四十 年代,冼星海因戰爭滯留蘇聯,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受到音樂家拜卡達莫夫一家的照顧,結下深厚友誼,期間創作出《民族解放》《神聖之戰》《滿江紅》及《阿曼蓋爾德》等著名音樂作品。為紀念其偉大的音樂成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於二0一九年設立冼星海紀念館,以表彰冼星海對國家的貢獻,傳揚他努力奮鬥和獻身民族的一生。

 捐贈儀式後,拜卡達莫娃與澳門青年舉行交流座談會,追思其父親與冼星海的情誼,以及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的艱辛。冼星海漂泊異國他鄉,始終心繫祖國、堅持藝術創作,其堅韌的意志為青年樹立了奮勇愛國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