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者何人)蓮花三喻  李蕭錕

荷花,又名蓮花,芙渠、水芙蓉、菡萏、水芝、玉環、澤芝等,名相繁多,然皆極清雅淨美。其中已開的荷花稱「芙渠」,未開的荷苞稱「菡萏」,結了實的叫「蓮蓬」或「蓮房」,蓮房當中的種子稱作「蓮子」。

宋代著名碩儒周敦頤《愛蓮說》,文中曾記錄了一段流傳千古,愛蓮惜蓮的佳話: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荷花不啻是視覺感官上的淨美素雅,在文人的眼中,已然昇華篇一種個人道德品格的象徵、生命存在的價値高標。就佛教而言,蓮花有更深層的意義:「出淤泥而不染」,是指大乘菩薩度眾,身處濁世塵俗,自己卻清淨無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指菩薩修行,內心虛空,行為正直,且不向外攀緣;「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則指荷花除自身清淨,且能將香氣遠傳,寓意菩薩度眾自利還能利他,自覺還能覺他,覺行圓滿 。

又所有花卉中,其生長的順序是先開花後結果,獨有荷花是開花與結果同時,謂之「花果同時」,寓意「福慧雙修」;「花」代表福德,「果」代表智慧,是說菩薩度眾,非但耕植福德,同時能獲得智慧,褔慧兼修,無有先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