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留言)街頭趣聞錄  黃平安

五. 不見偷果童

那天在郊區散步,見一中年婦女正在菜園裏摘菜。菜園邊有一棵李子樹,碩果纍纍,煞是喜人,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倒不是我想吃她家的李子,而是前幾日剛給某媒體投過一稿,編輯要求配圖,我正苦於沒有遇到滿意的果子可拍,今日偶遇,豈能放過。

我故意和她套起近乎來,目的是想去李子樹下拍幾張特寫照片。她一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照片拍完,我不解地問她,這麼好的李子,你不擔心被別人偷摘嗎?她微微一笑,現在誰還偷果子呀!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路過一戶人家,見院子邊滿樹金黃的枇杷十分誘人,就湊過去拍了一些照片。主人見了,還慷慨地讓我摘果子嘗鮮。記得當時我也問過他同樣的問題。他笑着說,現在很多農家都有果樹,想吃的時候,摘自家的很順手,到集市上買也很方便,好多年都沒有孩子偷摘果子了。我不禁想起某短視頻平臺上流行過的一句配詞:庭前老樹掛果豐,不見當年偷果童!

這變化真是很大!記得我們小的時候,一些家庭房前屋後總會栽上一兩棵果樹,那可是孩子們心心念念的「零食」啊。果樹掛果不久,孩子們就眼巴巴地盼着果子快快長大成熟;還未褪去青澀,孩子們便開始偷摘果子解饞了。

偷果子是有風險的,但果子的香甜遠遠大於危險。自己家的偷,別人家的也偷,即使捱了罵,也管不了多久,因為他們知道,大人們的罵聲,只是想嚇唬嚇唬他們而已。

這變化,歸根結底還是當年物質生活匱乏,又沒有零食吃,哪個孩子不嘴饞呢?那時候的孩子大多都會爬樹,我想應該是從攀爬果樹啟蒙的。正因為孩子們老是惦記着樹上的果子,一般果子還未完全成熟,果樹上就只剩下滿樹的綠葉了。

當年的孩子,很多都偷摘過果子,一是為了解饞,二是為了快樂。而今再無偷果童,是因為肚子飽了,生活富了,時代變了,又有誰再去冒險做「賊」偷果子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