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西特科維斯基(Julian Sitkovetsky)一九五零年與鋼琴家達維多維奇(Bella Davidovich)成婚,四年後得一子,當兩位音樂天才正享受美滿家庭生活,並準備邁向演藝事業更高峰時,Julian卻罹患絕症於一九五八年病逝,留下年輕的妻子及三歲的兒子德米特里(Dmitry Sitkovetsky)。
Julian Sitkovetsky雖已離去,但其家庭成員的音樂故事尚未結束。
Bella Davidovich是傑出鋼琴家。一九四九年的華沙蕭邦國際大賽有兩位鋼琴家並列第一,而且都是該賽事首位女性冠軍,分別是波蘭的Halina Stefanska及蘇聯的Bella Davidovich。達維多維奇一九二八年生於阿塞拜疆首府巴庫一個猶太音樂家庭,像很多天才音樂家一樣,她自幼習琴,九歲已進行公開演出,一九三九年她被送往莫斯科繼續音樂學業,十八歲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Konstantin Igumnov,在學期間贏得蕭邦大賽首獎,從此開展了國內及東歐的演奏事業,與Julian結識後,很多演出都與夫婿同台合奏,上期介紹的4CD專輯便包含不少他們合作的錄音。自丈夫離世後,Bella肩起養育兒子的重擔,需為生活而繼續演出,同時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當中艱辛可想而知。
達維多維奇的演奏及教學生涯一直在國內外進行,隨著兒子於一九七七年變節移民美國,她亦於一九七八年投奔該國,並於翌年在卡內基音樂廳首次亮相,音樂會全場滿座,演出極受重視;自一九八二年起,她在茱莉亞音樂學院擔任鋼琴教授。一段時期之後,大概基於祖國政治氣氛轉變,開始「改革開放」吧,達維多維奇於一九八八年竟被蘇聯國家文化藝術機構Goskoncert邀請演出,成為第一位受邀回國演出的蘇聯流亡音樂家。其時蘇聯仍未解體,達維多維奇聯同兒子Dmitry Sitkovetsky能站上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劇場舞台,被視為震撼國內外音樂界以至政界的事件,多場演出均爆滿。當時和他們同台合奏的,還有國內的鮑羅丁弦樂四重奏,其中一場曲目包括布拉姆斯《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及蕭頌的《為鋼琴、小提琴及弦樂四重奏而寫的協奏曲》,一段廣播錄音把這音樂會(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盛況忠實地記錄下來。
貴為蕭邦大賽首獎得主的達維多維奇,彈奏蕭邦自然最受推崇,她的詮釋嚴謹精確,風格雖偏於理性,亦多少融合了俄羅斯學派的硬朗風格,但仍充份表達出作品的浪漫詩意。其實她的範疇相當廣闊,貝多芬、舒曼、普羅哥菲耶夫、其他浪漫期曲目及俄羅斯作品都屬其所長,演繹可說兼具力量與柔情。我更喜愛她彈的協奏曲類型作品,除了蕭邦的協奏曲,葛利格、舒曼及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在其指下均有極佳發揮,她顯然是擅於與人合作的鋼琴家。
二零二二年推出的一套8CD專輯,收納了達維多維奇在Philips旗下的所有錄音(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七年),是她在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演奏記錄,該套裝重播效果相當出色(Philips的鋼琴錄音從未讓人失望)。此外,一套由Melodiya發行的專輯最值得推薦,2CD收納了鋼琴家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莫斯科的幾段錄音,曲目為貝多芬及蕭邦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還有蕭邦的十四首圓舞曲,演奏正值鋼琴家的高峰時期,其中的蕭邦協奏曲對比起她在Philips的版本,演繹顯然更具神釆。此輯錄音全屬優秀立體聲製作,是同年代蘇聯錄音的表表者。
達維多維奇與小提琴家兒子Dmitry Sitkovetsky在西方亦合作灌了不少唱片,這些演奏充份體現母子間溫馨共融、心意互通的親暱情感。德米特里是當今活躍的小提琴家及指揮家,亦擅於把經典作品自行改編及演奏,下期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