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佈文化產業「政策包」 突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聯動

 【中新社深圳五月二十二日電】(記者 程景偉)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二十二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廣東省發佈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六個文件共提出八十七條政策舉措,覆蓋影視、演藝市場、動漫影視、網絡遊戲、電子競技、網絡視聽等領域。

 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崔朝陽表示,「政策包」突出全產業鏈扶持,建構產業鏈上下貫通、各環節銜接的政策「閉環」,著力構建良好生態。比如,動漫影視政策覆蓋扶持原創IP孵化、劇本創作、前沿技術應用、發行放映、衍生品開發等各個環節。

 同時,「政策包」突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聯動,注重發揮廣州、深圳雙核引領作用,強化與港澳產業協調,優化產業空間和載體佈局。比如,演藝政策明確促進粵港澳三地演藝資源互通、演藝活動巡迴落地。

 「政策包」鼓勵前沿技術應用,積極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有效機制,構造新體驗、催生新業態。比如,網絡視聽政策提出探索機器人技術在表演藝術、舞台道具、幕後製作等應用場景的創新。

 此外,「政策包」支持文化出海,打造出海品牌,培育出海集群,鼓勵到東南亞、南太平洋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等開展文化貿易。比如,演藝政策鼓勵粵產演藝精品海外巡演;網絡遊戲政策鼓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嶺南文化、現代流行文化等優質內容融入遊戲創作,孵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IP。

 廣東是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大省,文化產業規模總量連續二十二年居全國首位。二0二四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二點五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文化新業態營業收入九千一百五十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點五,在數字創意、動漫遊戲、網絡視聽、數字文化製造等領域形成較強競爭優勢。

 「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開幕料逾三點五萬名海外專業觀眾參會

 【中新社深圳五月二十二日電】(記者 蔡敏婕)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下稱:深圳文博會)二十二日開幕,來自全球六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三百零五家展商參展,國際化佔比達百分之二十,預計來自一百一十個國家和地區逾三點五萬名海外專業觀眾線上線下參會,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參展數量、全球合作機構、參展產品品類之多均創歷史之最。

 自二00四年在深圳正式創辦以來,深圳文博會逐步成為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本屆文博會線下參展企業三千三百家,泡泡瑪特等來自中國各地的文化產業「頂流」企業聚首。

 藉助大模型,只需輸入一段文字或簡單塗鴉,即可生成具有畢加索、中國水墨等大師風格的藝術作品。在騰訊展位,觀眾可自由繪製圖形,由AI實時生成藝術化畫作,並支持掃碼保存或現場打印,打造屬於自己的「AI大師畫」。

 影像品牌影石Insta360攜Go3S、Flow2Pro等創新產品矩陣亮相,其中,Flow2Pro搭載影石自研的AI深度追蹤4.0技術,讓追蹤體驗更精準多元。影石創新工作人員王曉文表示,依託文博會國際化窗口,影石正加速構建數字時代的文化與科技產品的深度結合。

 本屆文博會共設八大展館,展出文化產品將超十二萬件,並首次設立人工智能展區。全場六十多家人工智能領域知名企業參展,通過實物展示和互動體驗,讓參觀者直觀感受人工智能技術的魅力和應用前景。

 在本屆文博會,上演一場場機器人之間的精彩「對決」:機器人「組團」演繹詠春拳法,人形機器人演奏鋼琴,還有智能機器人展現書法、繪畫等。

 文博會上,埃及展團帶來多個知名文創品牌;秘魯展團帶來當地傳統手工藝羊駝製品,通過文博會這架「文化萬花筒」,折射出多元交融的文化圖景。

 當非遺遇上「Z世代」審美,唐卡變身國潮吊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雲殊唐卡展位,除了有經典宗教唐卡和限量版裝裱唐卡外,還有小型唐卡掛畫、吊墜等展出,把傳統藝術巧妙融入現代家居與日常用品。展位負責人說:「唐卡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探索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同時深化與海內外藝術機構合作,推動唐卡藝術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