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藝珠海報道】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是全國第三屆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十九日下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第三屆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啟動儀式在市民服務中心東裙樓報告廳舉行。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分類齊參與,低碳新時尚」,將開展分類進社區、分類研學、分類達人說、志願者專項培訓等系列宣傳活動,期望藉此號召更多的單位和個人深度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當中。
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局長張國基、副局長王頡、市政管理署代理副署長陶小敏,珠海大橫琴城市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沈亞平,公共機構代表,社區代表,物業單位、學校和垃圾分類志願者代表共六十五人參加活動中。
張國基在致辭中強調協同開展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號召更多的單位和個人加入垃圾分類行動,做好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讓「新時尚」真正成為「好習慣」。他表示,「合作區自開展垃圾分類以來,一直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琴澳協同』的工作思路,推進單位和個人從『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觀念轉變。」
優秀企業代表、中建三局一公司橫琴科學城一期專案經理陳磊分享了「黨員督導+全員培訓」的工作機制,由領導班子帶頭履責,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擔任分類督導員。通過「工人學校」培訓、班前會議宣導、聯合其他單位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多種形式,持續強化全員分類意識,推動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本次活動現場除了有很多開展垃圾分類的「老成員」,還有今年新招募的垃圾分類志願「新生軍」。活動現場同步設置綠色市集,共設有一個手工區、兩個科普區、兩個分類挑戰區等五大特色攤位,不僅給予到會參加的垃圾分類優秀代表輕鬆愉悅的節日體驗,進一步增強垃圾分類責任感,也在寓教於樂中提升「新成員」垃圾分類知識。
在「黑水虻實驗室」的幹體標本展示器前,參與人員駐足凝視,認真聆聽黑水虻的生物轉化講解,直觀感受廚餘垃圾「變身」有機肥料的過程。「四分類研究所」則展示了四種垃圾桶模型,由垃圾分類志願者介紹日常容易混淆的分類場景,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正確的垃圾分類方法。堆肥土盆栽藝術坊成為市集亮點,家庭堆肥與藝術交織的互動體驗讓分類知識深入人心。
形式新穎,激發全民參與熱情
相較往屆,今年宣傳周活動形式更新穎、主體更豐富。早在五月初,合作區已開展多場線下志願者招募、街頭挑戰賽、志願者手工坊預熱活動,提前營造「全民齊參與、低碳新時尚」的火熱氛圍。在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合作區還將推出分類進社區、分類達人說、分類研學、志願者培訓四大主題活動,串起單位、企業、學校、家庭多元聯動,形成全民分類濃厚氛圍,持續深化宣傳成效。
從「普及觀念」到「主動實踐」,合作區以垃圾分類為支點,撬動了一場全民參與的綠色變革。正如志願者代表所言:「每一次分類投放,都是對未來的一份承諾。」在政企民協同發力下,合作區正將「綠動」基因深植城市肌理,勁吹「時尚新風」,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書寫生動注腳,為大灣區「無廢島」建設提供鮮活範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