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隨著社會人口高齡化的狀況加劇,澳門作為一個人口高齡化較快的地區,長者的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研究顯示,長者因社交活動減少、身體機能衰退等原因,容易產生孤獨感和情緒困擾。長者的精神健康不僅與個人的身體狀況、家庭支持有關,還與社區環境和鄰里互動密切相關。積極的社會互動對長者精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鄰里關係可以減輕孤獨感和寂寞感,增強社會支持網絡,提升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
澳門街坊總會海傍區老人中心持續關注長者精神健康,鼓勵長者參與社區活動,建立互助網絡。中心社工譚曉紅表示透過開展社區外展工作,將服務帶進社區。因應社區存在「隱蔽長者」的狀況,通過上門推廣服務,深入了解社區長者的需求,及時識別潛在個案。為個案提供心理諮詢、情緒疏導等服務,協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提升求助意識。同時透過義工隊伍定期探訪獨居長者,推動鄰里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照應,為長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主動與社區作出連結。
因應關注「長者精神健康」議題,中心持續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情緒管理工作坊等活動進行社區推廣,提升社區市民對精神健康的認識。活動亦能吸引更多區內街坊認識及使用中心服務,以此為社區長者創造與其他居民互動的機會、與鄰居建立友誼,促進了鄰里互助和情感交流。如「微笑好精神」精神健康標語創作比賽,活動共收集二百五十九份參賽標語。羅婆婆在是次比賽中脫穎而出,表示經過中心社工的鼓勵與推動、與老友記交流生活經驗、結合自身的經歷投入創作,對於獲獎感到十分榮幸與感恩。更重要的是可以身體力行,向更多老友記宣揚關注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她鼓勵長者多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豐富精神生活,降低孤獨感。
譚曉紅表示,澳門長者的精神健康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海傍區老人中心積極聆聽及關注長者的需要,通過持續開展社區外展服務工作,加強長者的社區支持、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以及推動跨部門合作,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模式,注入更多長青共融元素、建構鄰裡互動元素平台等多元的服務,共同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區氛圍,共建長者友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