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詞鋒 甘遠來
中學開始接觸辯論。我享受那種詞語的交鋒和嚴縝的思考方法,這可能和我小時候的「包拗頸」個性有關,任誰提出了一個句子,我的腦子就會急速思考,想想這句話裏面有沒有漏洞,如果有就哈哈大笑地反擊對方。難怪幼稚園時,我的學生手冊上常常被老師蓋上一隻藍黑色的烏鴉,以表明該生是日在校表現為:多嘴。當然,這只是小時候不生性、不世故、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接受聖賢教化後便少了很多這種令人尷尬和不滿的情況。
辯論有點像寫一篇學術論文,兩者都是就自己的某個觀點展開討論,舉出證據,以周詳的論證過程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主辯首先要定義辯題,闡述命題中的詞語,往往在定義過程中會採取一個傾向我方立場的陳述,這也是一種巧妙的話語技法。一副、二副舉出證據,結辯總結觀點、重申立場。一場辯論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自由辯論環節,你來我往,這也是詞鋒最銳之時。而辯論有趣的地方在於辯題永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留有許多討論、思考的餘地。
辯論要求冷靜、克制、合理的辯駁,而非簡單的為駁而駁,而未接受過專業語言訓練的我們往往會陷入這種誤區,比如和人爭吵時,情緒一下子上來,便會口不擇言,這是情緒化的語言,非辯論的理性語言。因此,保持清醒在辯論之中尤其重要,或者說在當今這個急躁的時代中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