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就立法會李靜儀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如下:
遵照行政長官的指示,經徵詢衛生局的意見,本局對立法會二0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第1240/E953/VII/GPAL/2024號函轉來,李靜儀議員於二0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二0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收到之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下簡稱「教青局」)持續優化學生輔導團隊建設,藉着發揮不同專業角色的力量,加強對學生的支援。目前,學生輔導團隊除學生輔導員外,亦包括輔導服務主任、副主任、巡迴資深心理學生輔導員、專業督導及活動助理。其中,駐校學生輔導員為學生開展各類預防及發展性質的輔導活動,以及為有需要的學生個案提供個別輔導及跟進;近年更增設具備心理學專業背景且具有一定年資的巡迴資深心理輔導員,為學生提供適切的輔導及支援;另外,為提升學生輔導員的專業技巧,教青局透過機構聘請專業督導,支援學生輔導員處理較複雜的學生個案,並為學生輔導員進行個人或小組的督導,以及提供專題培訓,提升學生輔導員的專業技巧及處理複雜個案的能力;教青局持續與衛生部門合作為學生輔導員提供與心理健康相關主題的培訓,亦透過恆常與輔導機構進行會議、巡查及推行學生輔導電子系統等多重的評估機制,加強學生輔導團隊的專業能力,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教青局將按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需要優化學生輔導團隊的配置,透過團隊內不同人員的互相協作,為前線學生輔導員提供專業、行政及跨部門協作等不同面向的支援,從而加強學生輔導服務的質量及穩定性。
為全面關顧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自二0二二/二0二三學年起,教青局推動全澳學校設立「校園身心健康工作小組」。同時,制訂學生心理健康辨識表及工作指引,持續派員入校為教職員提供培訓及支援,並以分層分級方式,及時辨識學生的需要,並為其提供所需的支援。與此同時,教青局持續舉辦培訓,加強教學人員對不同學生狀況的認識及應對技巧。此外,教青局一直推動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自二0二四/二0二五學年開始按月推出「心理健康教學課件」,供教學人員在課堂上使用,加強學生關注、認識及正確處理自身情緒。在促進跨部門協作方面,特區政府二0二一年成立了跨部門和社區機構協作的「以愛同行--關注青少年精神與身心健康工作小組」,聯合家庭、學校、社區等不同層面的服務網絡支援青少年,並發揮跨部門「綠色通道」的作用,讓有需要的學生盡快獲得支援。
特區政府貫徹落實「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跨部門協作機制,提供可及性高的精神健康服務,不斷擴大社會支援網絡。衛生局已於八間衛生中心設立心理保健門診,並持續資助兩間非牟利機構提供心理諮詢服務;而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與衛生中心和非牟利機構建立了緊急聯繫機制跟進轉介個案,並於急診部提供二十四小時精神科專科服務,即時處理緊急情況。
在宣傳教育方面,衛生局透過「心理健康資訊網」專頁,提供紓緩壓力方法、抑鬱症及常見誤解的資訊,以及自我心理狀態快速測試等,提升不同年齡層居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並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適切的支援渠道。
《健康澳門藍圖》在精神健康方面,已訂定階段性策略及至二0三0年要達致的三個具體目標和六個評估指標,通過制訂健康政策、構建健康環境、促進居民實踐健康行為三方面,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未來,將持續加強培訓衛生中心的前線醫療人員,提升衛生中心處理和跟進受情緒困擾人士的能力,致力於將精神健康服務融入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同時,將加強與社區精神健康專項機構合作,擴大心理治療服務的名額,提升心理健康服務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