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四點七萬人加入大灣區內地九市醫保 累計逾一點三萬人獲批津貼

 【專訪】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昨日表示,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約四點七萬人加入大灣區內地九市的醫保,累計超過一點三萬人獲批醫保津貼,佔整體參保居民的百分之二十九,金額超過一千七百萬澳門元。

 立法議員宋碧琪口頭質詢望拓展澳門居民養老保障範圍,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回應時表示,本澳現行的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能配合澳門居民融入內地生活,尤其常居於內地的本澳長者,可繼續收取養老金及非強制央積金個人帳戶內的款項。需強調的是,在央積金款項的提領上並沒有需留澳一百八十三日的限制,居民亦可透過「一戶通」電子服務平台申請提款,以及辦理多項社保常用對外服務,不必兩地奔波。

 她又稱,為落實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政策,方便澳門居民融入大灣區生活,特區政府由二零一九年七月起推出《居住於內地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醫療保險津貼計劃》(下稱:津貼計劃),補貼符合資格的澳門居民參加內地基本醫療保險的費用,現時津貼計劃範圍已擴展至大灣區內地九市,有助居民融入大灣區生活。據資料顯示,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約四點七萬人加入大灣區內地九市的醫保,累計超過一點三萬人獲批醫保津貼,佔整體參保居民的百分之二十九,金額超過一千七百萬澳門元。基於津貼計劃旨在協助澳門居民融入大灣區生活,現時津貼計劃範圍已覆蓋至大灣區內地九市,未來將配合國家政策,以及澳門居民在內地生活的實際情況,適時再作研究擴展津貼計劃的適用範圍。

 柯嵐強調,特區政府一直關注體弱長者及其家庭的照顧及支援需要,透過支持民間機構為他們提供各類型的家居照顧、日間護理、院舍照護及照顧者支援等服務,強化對家庭與社區支援的服務,落實「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的政策方針。同時,透過各項可攜性福利和津貼措施,支持選擇返回內地生活的本澳長者實現跨境養老。據了解,現時在內地生活的本澳長者大多居於社區,缺乏居家生活自理能力而需要入住院舍的人數不多。然而,由於需要入住院舍的長者主要是缺乏居家生活自理能力,選擇跨境入住院舍,無論長者及其家人均有各種各樣的顧慮,尤其在家屬探望和醫療保障等方面。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特區政府除了在本澳透過增建或擴建方式,增加各類服務的供應外,亦透過與本澳社會服務團體合作,以先行先試的方式,在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設立家庭社區服務中心和長者服務中心,為居住於橫琴的本澳居民和長者提供支援。特區政府將適時評估和總結有關中心的實踐經驗,探索在內地開辦長者服務設施的適當模式,並將有關模式逐步拓展至大灣區內的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