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香港賀歲片票房慘淡 徐薏

日前香港票房有限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農曆新年檔期的戲院票房表現令人失望。除夕至年初四這五天,中西電影總票房僅為3060萬元,較去年同期下跌了37.1%,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更是大幅下跌了59.3%。這些數字無情地揭示了香港賀歲片市場的困境。

在今年上映的本地賀歲片中,古天樂和王丹妮主演的《臨時決鬥》以747萬元票房位居榜首,而排名第二的《祥賭必贏》則獲得了580萬票房。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成績,與往年的賀歲片相比也是相形見絀。更令人驚愕的是,王晶監製、葉念琛執導,並起用大批TVB藝人的《麻雀女王追男仔》票房僅為214萬元,幾乎刷新了近16年來香港賀歲片的最低紀錄。

數據不會說謊,近16年來香港本地賀歲片在新年期間的票房情況顯示,往年總有一部賀歲片能夠「跑出」,至少獲得過千萬的票房(經物價調整後)。然而,今年的三部賀歲片卻同時未能破千萬票房,成為近代最差的一年。這無疑給香港電影行業敲響了警鐘。

網上影評專頁「#港唔斷戲」以0.7套戲的評價定論今年香港賀歲片「票房差合理」,這一言論引發了爭議。主演《祥賭必贏》的張繼聰更是留言表明以後罷睇該專頁。同日張繼聰在IG LIVE中表示,他願意接受各種評價,並認為影評人的角色類似於導遊,應該引導觀眾如何欣賞電影。他呼籲影評人用更好的方式導讀電影,共同促進電影行業的發展。

事實上,香港電影行業正面臨嚴峻的挑戰。今年的農曆新年檔期票房是近16年來最低紀錄,甚至低於2009年的水平。儘管我沒有2009年前的票房數字,但按網上的評論推測,今年農曆新年期間香港戲院的入場人次很可能是近四五十年來最低的一年。

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電影人其實更需要用心地打造作品,而不是將賀歲檔視為粗製濫造吸錢的工具。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作品自然會受到歡迎,而差的作品無論放在哪個檔期都只是曇花一現。對於香港電影來說,2025年無疑是艱難的一年,但只要電影人能保持初心,努力創作,相信香港電影仍有能力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