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的山,藍藍的海,高天上流雲映花開,飛旋的車輪競豪邁。
從蒼茫戈壁到連綿草甸,從祁連山下到青海湖畔,青海用最美的景色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水平車手,展現美麗中國新圖景。
從一無所有辦賽到迅速升級為國際自盟職業系列賽,每一個轉彎、每一次加速、每一段爬坡,23歲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以高原的力量、體育的激情,在打造百年賽事道路上奮勇前行。
競技之路:環湖賽成世界級公路自行車賽事
隨著一聲鳴槍,第23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早前在高原古城西寧開賽。本屆賽事分8個賽段,總距離1255公里。來自四大洲的22支隊伍、154名專業車手將在青藏高原展現競技體育之美。
國際自行車運動聯盟主席大衞·拉帕蒂安在開賽致辭時說,二十多年來,環湖賽一直以其穿越中國青海的絕美路線讓參賽車手和觀眾們充滿期待和喜悅,這項多日賽憑藉其圓滿成功的舉辦和卓越的品質,晉陞為國際自盟職業系列賽主要賽事之一。
「誠然,歷屆賽事皆精彩非凡,我要感謝組委會一次次為大家呈現如此壯觀和令人流連忘返的線路。」拉帕蒂安說。
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條件差,長期以來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幾乎沒有人相信可以在這裡舉辦高水平國際性賽事。2002年,青海省創新思路、另闢蹊徑,首屆環湖賽由此誕生。
缺資金、缺經驗、缺支持,初生的環湖賽引來的質疑和抱怨遠遠多於喜悅……
一些長期關注環湖賽的媒體記者猶記前幾屆賽事的「簡陋」情況:第一屆因為使用傳統的手掐秒錶,好幾個賽段多名運動員同時衝線,裁判只能憑經驗估算成績;一些賽段,記者和一些工作人員只能住在簡陋的帳篷或車馬店中……
歷經23年磨礪,從首屆賽事的2.5級,到升級為亞洲頂級公路自行車賽事,再到如今成為國際自盟職業系列賽,這項大型公路自行車賽事穩步前行。
日月山,青海公路自行車隊訓練的必經之地,也是環湖賽從城市路段轉至高海拔路段的過渡點。
藏族車手董曉勇出生於日月山腳下的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從小受環湖賽的影響,2004年初中畢業後,他進入青海省自行車隊,成為一名專業車手。
2005年,董曉勇代表中國二隊參加環湖賽,當時隊裡的7名隊員有3人完成了比賽,他是完賽車手之一。「他們太快了,但當年有『亞洲車王』黃金寶參賽,我彷彿看到了一盞啟明燈。」
2016年的環湖賽場,董曉勇在第一賽段站上了領獎台,穿上了代表「亞洲最佳車手」的藍衫。2017年從車隊退役後,老將董曉勇成為青海女子公路自行車隊的教練。
董曉勇說,在環湖賽帶動下,高原本地車隊迅速成長,從跟賽到獲獎,他們見證了中國公路自行車運動的崛起。
「是環湖賽成就了我。為了自行車,我流過汗、流過血,也流下過淚水。從18歲的少年到30多歲的漢子,14斤的車子在我心中有著無法比擬的厚重。」董曉勇說。
歷經二十餘載風雨,如今環湖賽已形成以職業賽事為引擎,以衍生賽事為拓展,以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播為兩翼,以全民健身、大眾參與為支撐的發展格局,以其獨特的創造力、深遠的影響力、強大的品牌力吸引著世界目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