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倫、宋碧琪、李良汪 冀新一屆政府政策更貼近民眾所需

 【專訪】立法議員施家倫、宋碧琪和李良汪昨日總結第七屆立法會第三會期工作,他們稱,過去一個會期共接到五千六百三十七宗求助個案,當中有三千九百六十二宗個案完成跟進,而諮詢個案則有一千二百九十三宗。

 立法議員施家倫、宋碧琪和李良汪昨日上午十一時假民眾建澳聯盟禮堂舉行總結會,他們表示,今個會期,澳門特區政府共向立法會提交審議法案十八個,連接上會期通過接納的法案,今會期共審議通過二十三個法律,現仍在審議的法案共十二個。澳門經濟在穩定中快速發展,但也必須清楚意識到產業轉型、消費形態轉變、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加劇等新、舊問題交叉發展,加上全球投資減弱,澳門中小企的抗風險能力下降,居民就業保障發展緩慢,社會對於立法會的訴求及期望更為迫切,要求立法工作落到實處,以加大監督力度,加快完善法律制度,加強居民的權益保障,公平合理分配資源,全面推動澳門經濟民生高質量發展。

 上個會期,他們總共向政府提出一百五十七份書面質詢、十五份口頭質詢;作出三十五次議程前發言,以及於行政長官列席立法會答問期間,提出六個議題的重點提問,尤其關注並推動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對社會有重大影響的政策議題。

 他們表示,多項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政策未能有效推動,甚至在政策施行過程中被公眾質疑,影響社會對政府施政信心。突顯領導官員對社情民意敏感度不足,加上多年來仍未建立與社會有效的溝通渠道,無法真正了解社會訴求。「缺乏溝通、施政離地、自我感覺良好」的處事作風依然在部份公共部門及領導官員的施政當中可以看到,亦被民眾所感受到,對社會造成影響之餘,更窒礙政府改善施政的步伐。

 此外,部份政府官員及部門領導對議員行使監督權力提出的質詢敷衍了事,漠視議員依法履職的責任,官僚思維與施政陋習不改,與特區政府提倡增加施政透明度背道而馳。期望新一屆政府領導及主管汲取教訓,構建有效溝通機制,貫徹「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施政理念,讓政策更貼近民眾所需。

 他們稱,未來將繼續監督新一屆政府完善專門適用於公共部門領導主管的紀律制度方案。同時,推動政府持續提升公共部門績效治理及提升施政透明度,落實各項有利社會發展的公共政策、持續反映並跟進民生訴求,並將加大力度監督特區政府施政及官員履職情況等。

 他們又稱,因應社會上有不少因家電老化問題引發的火警情況,他們計劃推出「長者家居家電協助維修計劃」,首階段讓獨居及雙老家庭的長者進行預約,針對一些家電及滲漏水提供免費的簡易維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