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行  圖文/飛鷗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歷史悠久。

 據百度:距今14萬到7萬年前,「河套人」就在伊克昭盟烏審旗境內的薩拉烏蘇河(又名無定河、紅柳河)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著名的古代「鄂爾多斯」文化,史稱「河套人文化」。

 民國初年,孫中山宣佈:「清廷對待蒙古頭行的種種政策繼續生效。」

 2001年4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伊克昭盟正式改名為鄂爾多斯市。

 如今的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錫尼鎮西南9公里處。

 視野草場面積約30平方公里,核心區由一個蒙古大營和300多個蒙古包組成的蒙古包群。

 蒙古族飲食中敬天、敬地、敬祖先的酹酒風俗蒙古族敬天敬地敬祖先的酹酒風俗是蒙古族飲食文化與眾不同的一大亮點。

 它蘊涵著蒙古人對世界萬物之關聯的認識,是以食品作為載體來表達期望與祈求的一種方式。

 蒙古族酹酒風俗習慣在蒙古族地區,一切祭祀活動都離不開酹酒儀式,其意義重大。

 一般旅遊中的騎馬,都是在馬圈內由工作人員拉著馬兒踏步,在鄂爾多斯草原不一樣,先讓騎者和馬兒熟處片刻,建立信任,之後就真的在草原上奔馳,先慢後漸快,體驗人馬合一的感覺。

 觀看蒙古摔跤,就在大地上直接摔,歡迎參與試練。草原試馬,在大地自由馳騁了兩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