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六十一校逾二千人參與定下月十九日頒獎 全澳學生繪畫賽水平提升

 【專訪】澳門中華教育會主辦的第四十三屆全澳學生繪畫比賽,於上周六(十四日)假漁人碼頭舉行。比賽分中、小學兩組,共六十一所學校,逾二千二百名學生參與比賽,場面盛大。

 漁人碼頭位於外港新填海區,毗鄰港澳碼頭,展現唐代和歐洲建築風格,融合中西文化特色,環境優美,清新舒爽,激發參賽同學的創意靈感,不少家長陪伴子女作畫,享受比賽樂趣。

 周日(十五)下午二時半,主辦單位邀請了本澳美術界知名人陸曦、張兆全、關權昌、吳衛堅、李德勝、阮鳳蓮、李志岳等進行評選,經過認真嚴謹的甄選評比,選出了各組優秀的作品。

 本屆比賽共四百五十六位學生獲獎,分別為一等獎五十一人(其中二十四人兼獲獎學金),二等獎一百三十三人;入選獎二百七十二人。吳希怡獲澳門文化體‧現代畫會頒贈「郭士紀念獎」,陳卓琳獲頒贈「郭桓最佳創意獎」,李曉晴獲頒贈「崔德褀紀念獎」,余佩霖獲頒贈「陸昌紀念獎」,黃煒杏獲頒贈「李萊德紀念獎」,鏡平學校中、小校部獲頒贈「育苗獎」。賽會定於十一月十九日(星期日)下午在澳門科學館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廳舉行頒獎典禮,各組獲獎名單已上載該會網站www.edum.org.mo。

 本屆繪畫比賽是繼疫情後首次回歸室外場地舉辦,學生現場寫生對激勵學生的繪畫興趣,提高青少年的美術水準大有幫助。從今年的作品看出老師教導有方。學生整體的水準不斷提升,能夠根據賽場的實際環境,大膽構思,創意和技巧都不俗。評判團表示,舉行實地繪畫比賽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對美的鑒賞能力,希望教師在指導學生繪畫時,多注重基本功的訓練,畫種方面希望能百花齊放,切忌讓學生背畫、默畫而影響了學生的創造力,要多鼓勵學生發揮創意,使本澳的繪畫水準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