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古城留勝跡  圖文/汪秀紅

 近日我到古城襄陽旅遊,古城附近是一片無涯的濕地,寧靜的荒野此刻正被落日餘暉染成織錦般的雲,穩穩地浮在偌大且矮矮的濕地上面。

 我觀察著巨幅的天之帛,彩色的煙霞,銀白色的漢水,靜謐的初夜,竟然像一幅版畫的神韻,令人思緒飄飛。據說在三國時代,劉表在此治理時期,雖然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為「經濟與軍事要地」,然而並非是戰亂烽起,民不聊生的地方。歷朝歷代「南船北馬、七省通衢」的襄陽,「商賈連檣,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它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之稱。

 襄陽是兵家必爭之地,有萬千的故事在這裡流傳縈繞,中國人的萬千姿態也曾展示在這裡,後來休養生息許多年的安詳幸福生活。這裡的環境清平、祥瑞,漢江碧水滔然而過,浸潤其中的萬重山嵐,活脫脫一幅變幻莫測的水墨丹青。正所謂「襄陽之山,得水而悅,漢江之水,得山而止。」正惟如此,天下文人如同益鳥一樣,不顧舟車勞頓,不捨晝夜來這裡定居,如宋玉、皮日休、米芾、孟浩然、李白,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文學大家,就是在襄陽創作了許多千古傳頌的不朽詩章。

 我是打車來到古城臨漢門的,我用無人機拍攝出古城風光的壯美。古城約始築於西漢高帝六年,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雄踞漢水中游,歷史久遠。襄陽古城與昭明台、仲宣樓、鼓樓、襄陽護城河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中華腹地山水名城,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內涵。

 昭明台與臨漢門跨北街對望,位於襄陽城中心,是一座青磚築台,西南有鼓樓、鐘樓各一,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

 仲宣樓是我們參觀的重要景點。仲宣樓與黃鶴樓、晴川樓、岳陽樓一起並稱「楚天四大名樓」,是為紀念「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而修建,他曾在襄陽作《登樓賦》。

 襄陽米公祠是一座為紀念北宋書畫家、鑒賞家米芾而建的祠宇,景區位於襄樊市樊城西南漢水之濱,祠內亭台廊榭錯落有致,五百年銀杏巍峨參天,畫廊裡陳列著米蘇黃蔡遺墨石刻100多塊,其書法藝術韻味生動,爐火純青,可謂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於元,擴建於明,後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後由米芾第十八代孫米瓚、十九代孫米爵、二十代孫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築群體組成,中軸為主體建築,建有拜殿、碑廊、寶晉齋、仰高堂等紀念建築,中軸兩側為東、西石苑,苑內亭、台、榭廊高低錯落,垂柳景致參差有致,游魚滿塘。祠內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後裔摹刻的米芾手書法巾45碣,其他碑刻145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