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留言)市井暖情 黃平安
三. 鄰里
張姐住在城郊,是個一刻也閒不住的人。家裏的土地,她都按時令種上了蔬菜,平時除了自家食用,多餘的就拿到縣城的集市上去賣,補貼一些家用。
據說,張姐年輕的時候,學騎自行車時摔了一跤,傷得不輕,自此就再不也敢碰各種車輛了。張姐的家離縣城集市三公里多,步行得四十多分鐘才能到達。她每天推着小車,裝上剛從菜園裏摘來的新鮮蔬菜前往集市上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縣城裏能臨時擺攤的地方比較少,去晚了的話,根本沒地方擺放。而每天早上七點至九點是賣菜的黃金時間,到了九點以後,買菜的人就越來越少了,蔬菜被太陽一曬,就會變蔫,失去賣相。可張姐似乎並不發愁,每天仍然按自己的時間節奏前去賣菜,不僅總能找到攤位,還能很快賣完自己的菜。這讓很多人不解,是張姐的運氣好,總能找到攤位?還是張姐霸道,擠走了別的擺攤者?
我和張姐是親戚,一次在某親戚家聚餐,正好與張姐同桌,閒談之中,有人便問起她擺攤賣菜的秘訣。張姐笑着說,我哪有甚麼秘訣,多虧了鄰居薛妹幫忙。薛妹每天早上也去縣城集市擺攤賣菜,但她能騎三輪摩托車,又不用管家裏的家禽家畜,因此,她能去得很早,自然也就能佔個好地方擺攤了。她一去就先把自己的菜稀稀拉拉地擺上一層,這樣就能佔一塊比較大的地盤了。等我差不多晚一個小時趕到時,薛妹的菜已經賣出不少了,她再把自己的菜歸攏一些,就能讓出一半的地方給我使用,我也就有了一個小小的攤位了。我的蔬菜新鮮,那裏過往行人也多,菜也就能很快賣掉了。
張姐因為不會騎車,而去得晚一些,但卻賣得快,回得早,原來都是鄰居幫的忙,這不印證了「遠親不如近鄰」的古語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