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農業新質生產力帶來更多機遇   趙金正 汪海月

 搭載著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激光雷達的農用無人機,在十秒內可以播撒約75公斤的肥料,在2025國際鄉村發展創新博覽會會場,這一充滿科技範的農業新幫手吸引了不少觀眾圍觀。

 「這台『聰明』的無人機能夠自主尋找飛行路徑,經改裝後在一天內能吊運超10噸農用物資。」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展位負責人聶宏遠興致勃勃地嚮往來觀眾介紹。

 以「新質生產力,鄉村振興新動力」為主題,由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安徽省國際商會共同主辦的2025國際鄉村發展創新博覽會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開幕。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家企業齊聚安徽,展示包括農用無人機、自動駕駛模塊、農業互聯網平台等三農領域的先進產品、技術與解決方案。

 「隨著科技發展,原來在田間耕地的耕牛變成了『鐵牛』,而現在『鐵牛』也逐漸長出智慧的『大腦』。發展新質生產力、幫助實現農業信息化正是我們的目標之一。」聶宏遠笑著說,或許在未來,農民僅需按下啟動按鈕,就能在家裡遠程監控無人機群自主作業,大大解放生產力。

 除了讓無人機更加智能,一些奇妙的高科技組件也賦予了傳統農業機械「新生」。

 「將方向盤、操作屏幕和改裝組件安裝在農機上,就能利用衛星定位讓農機自動駕駛,也可利用軟件對農機進行路線編輯、實時監控多台農機。」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銷售代表熊知熠表示,隨著現代農業對精準高效作業的要求持續走高,中國、俄羅斯、巴西等海內外市場的智能農機需求不斷攀升,能以較低價格實現農機智能化改造的產品廣受消費者歡迎,僅中國市場每年便可銷售約兩萬套產品。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從配備雷達的無人機到持續升級的智慧農機,中國正持續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外企來此尋求發展機遇。

 「近年來中國農機的技術與品類不斷提升、豐富,促使我們加強技術提升和全過程質量管理,比如我們幾乎全線產品均有輔助駕駛功能,並且計劃今年內推廣車聯網產品,管理者可實時從雲端查看機隊作業情況與機器運轉狀態。」凱斯紐荷蘭中國區農業機械商務總監曹源說。

 自上世紀90年代進軍中國市場以來,這家企業始終重視中國這一具有巨大潛力的農業市場,還在哈爾濱建立了自主研發中心,與中國研究人員共同推廣智能產品。

 在曹源看來,隨著中國逐步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大馬力農機產品有了更多「用武之地」。「我們將繼續提升農機技術研發,並計劃在中國增加組件生產線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